标题:杨济时 内容: 杨济时(1522~1620),字继洲。 三衢(今浙江衢县)人。 世医出身。 祖父曾任职太医院。 继洲幼业举,因厄于有司,由儒入医。 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选任侍医,隆庆三年(1568)进太医院圣济殿,直至万历,三朝任医官达46年。 医迹遍及闽、苏、冀、鲁、豫、晋等地。 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博采众书,参以已验,编成《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为继《内经》、《甲乙经》、《铜人》之后,对针灸理论及临床又一次进行了总结。 杨氏具有丰富临证经验,学术主张很有特色。 认为治病,针、灸与药缺一不可,杨氏重视经络学说,以之指导辨证取穴,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这样才能使“穴无不正,疾无不除”。 在操作上,强调“巧妙玄机在指头”,重视补泻手法,将前人针刺14法概括为12字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对、指搓、指捻、指留、针摇和指拔”。 后又简化为下针8法:揣、爪、搓、弹、格、扪、循、捻。 杨氏倡透穴针刺法,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苍龙摆尾、赤风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马午补泻等手法。 发布时间:2024-11-27 07:00:00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i/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