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
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刊出了多部李杲的医学著作,对传播“东垣之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1251年后,他自师门回乡行医,以善治疗疮而显名,为元太医,元兵南下。罗天益一再随军征战,他在军中,还四处访师问贤,以提高医术。罗氏以《内经》及东垣学说为指导,提出了“脾胃人之所以为本者”的学术主张。在治疗中十分强调温补脾胃,钩玄东垣针法之精华,处方着重于中脘、气海、足三里三穴,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以灸治获效。
罗天益生活于金末元初,他的学术思想遥承于洁古,授受于东垣,又突出脏腑辨证、脾胃理论、药性药理的运用的“易水学派”特色,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
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反映在《卫生宝鉴》(1281年)一书中,于《名方类聚》篇内,列有针法门,并最先收载他辑注的窦汉卿《流注指微赋》。罗天益用灸法以温补中焦,不仅能治中焦不足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另著有《内经类编》、《药象图》及《经验方》、《医经辨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经过整理的张元素的著作有《洁古注难经》。
相关阅读
- 危北海 调理脾胃有益养生
- 霜降进补养脾胃
- 过饥过饱伤脾胃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③
- 孩子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 按摩治小儿脾胃不和
- 调理脾胃对抗失眠
- 长期消瘦跟脾胃有什么关系
- 脾胃虚弱但是胃口很好这是为什么
- 脾胃虚弱的人为什么会失眠
- 脾胃虚弱怎么办?医生送你调理脾胃妙招,了解下
- 小米平补益脾胃
- 为什么舌头上会出现齿痕?医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一招轻松缓解
- 小寒保暖护脾胃
- 脾胃失调会长白头发吗?中医有妙招,或能助你脱离困扰
- 为什么舌头上会出现齿痕?医生:多是脾胃虚弱的表现,一招可缓解
- 脾胃失调会导致白发增多吗?医生直言:做好几事,可轻松缓解
- 补和汤
- 中焦最重要的是脾胃,脾胃不和、中焦不畅,需要找对病因对症治疗
- 虚不受补怎么办?医生:多是脾胃虚弱导致,健运脾胃是关键
- 雨水护脾胃 防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