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刺石榴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入药。 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晒干。 性味微酸、苦,平。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痢疾。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刺石榴拼音注音Cì Shí Liu别名山石榴(《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峨眉蔷薇的果实、根。 果实:秋季采摘;根:全年可采。 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下或灌木丛中,喜疏松肥沃的土壤。 分布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河南等地。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3~4米。 茎直立,有扁阔皮刺;幼枝稠密丛生,具刺毛。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柄;小叶9~17,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25毫米,先端圆或微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锐齿,下面中脉有极细毛;托叶倒披针形,生于叶柄基部。 花白色,单生枝端,直径3~4厘米;萼片4,披针形;花瓣4,倒卵形;雄蕊和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内,花柱伸出花托外,联合成头状。 果实梨形,鲜红色,顶端有宿萼,具黄色肉质果梗。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性味①《陕西中草药》:"苦涩,平。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酸、涩,平。 "注意忌铁器。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止血,止痢。 治吐血,衄血,崩漏,白带,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妇女血崩:刺石榴、地榆。 共为细末,用蝎子七煎水冲服。 ②治赤白痢疾:刺石榴三钱。 炒黄研粉,五岁以下每服三分,成人每服一钱,每日三次,红白糖为引,开水送下。 (宜忌以下出《陕西中草药》)摘录《中药大辞典》 发布时间:2025-01-02 09:06:0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