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刺猬皮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别名猬皮、刺鼠皮、刺球子皮来源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 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 将皮剥下,撒上一层石灰,置于通风处阴干。 炮制将刺猬皮剪去毛,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即得。 性味苦、甘,平。 注意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止血,固精。 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痔疮,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或焙黄研末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别名猬皮(《本经》),仙人衣(《山东中药》)。 出处《本草原始》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 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 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生境分布主产河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浙江、安徽、吉林、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①刺猬(《本草原始》),又名:猬、毛刺(《尔雅》),白刺猬(《杨氏家藏方》),猬鼠(《纲目》),偷瓜蜮(姚可成《食物本草》),刺鼠(《随息居饮食谱》),偷瓜獾、刺血儿、刺球子、刺鱼。 体形较大,体长约22厘米,尾长约2厘米。 头宽,吻尖。 耳短,不超过其周围之棘长。 足及爪较长。 身体背面被粗而硬的棘刺,头顶部之棘略向两侧分列。 棘之颜色可分二类:一类纯白色,或尖端略染棕色;另一类棘之基部白色或土黄色,其上为棕色,再上段复为白色,尖梢呈棕色。 整个体背呈土棕色。 脸部、体侧和腹面以及四肢的毛为灰白或浅灰黄色。 四足浅棕色。 头骨之颔关节窝后突甚小,显然低于颞乳突之高。 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地的灌木丛中,亦见于市郊、村落附近。 昼伏夜出,冬眠期长达半年。 遇敌则卷缩成一刺球。 食物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亦食幼鸟、鸟卵、蛙、蜥蜴,以及瓜果、蔬菜等。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至四川等地。 ②短刺猬,又名:达呼尔刺猬、大耳猬。 外形同刺猬而略小。 耳甚大,长于周围棘刺。 棘由耳基前端稍后方起始,向后经背至尾部以上。 头顶部棘不向两侧分列。 棘较细而短,有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整个背部呈浅褐色。 全身无白色之棘。 腹毛土黄色。 颔关节窝后突与顾乳突等高,二者连成半圆形的管状。 栖息于北方草原地带,低洼地方较多。 亦有冬眠习惯。 食昆虫、小鼠或蛙等小动物。 分布吉林省西部、内蒙古东部,南至河北省北部。 性状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简状或盘状,长约3~4厘米。 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刺长1. 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不一。 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 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 具特殊腥臭气。 以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为佳。 化学成分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 此是主要成分。 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炮制炒刺猬皮: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黄色,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注意《本草经集注》:"得酒良。 畏桔梗、麦门冬。 "功能主治降气定痛,凉血止血。 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①《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②《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③《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④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备要》:"泻,凉血。 "⑥《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①治反胃吐食:猬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 (《普济方》)②治肠风下血: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用针),木贼半两(炒黄)。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空心食前。 (《杨氏家藏方》猬皮散)③治痔: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 (《本草衍义》)④治肠痔下部如虫啮:猬皮烧末,生油和敷之。 (《简要济众方》)⑤治肛出:猬皮一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 上三味,治下筛。 饮服方寸匕,日一服。 (《千金方》)⑥治五色痢疾:猬皮烧灰,酒服二钱。 (《寿域神方》)⑦治遗精:炒刺猬皮研末。 每次二钱,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⑧治前列腺炎、肾结石:猬皮2个,焙干研末。 分40包,早晚用米汤各送服1包。 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顾虑。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⑨治鼻衄:猬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 (《圣惠方》塞鼻散)⑩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 (《千金方》)⑾治猘犬咬人:猬皮、头发等分。 烧末,水和饮一杯。 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 (《补缺肘后方》)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 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故主之也。 "②《本经逢原》:"猬皮,《本经》主五痔阴蚀,取其锐利破血也,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取其筋脉能收纵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刺猬皮拼音注音Cì Wei Pí别名猬皮、仙人衣英文名Hedgehog Hide, Hedgehog Skin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 《名医别录》:猬皮,生楚山川谷田野,取无时,勿使中湿。 2. 《蜀本草》:猬皮,勿用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山枳毛端有两歧为别。 又有虎鼠皮亦相类,但以味酸为别。 又有山(犭追)皮,类兔皮,颇相似,其色褐,其味甚苦,亦不堪用。 《图经》云,状如猯,豚脚、短刺,尾长寸余,苍白色,取去肉,火干良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 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 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采收和储藏:多在春、秋季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刺毛向内,除去油脂、残肉等,用竹片将皮撑开悬放在通风处,阴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 2. 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 3. 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 资源分布:1. 广泛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 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 3. 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原形态1. 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cm,体重400-900g。 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 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 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 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 一为基部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 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 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2. 达乌尔刺猬体形较刺猬小,体长17. 5-25cm。 耳较长,超过其周围尖刺之长。 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 体背为浅棕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3. 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17-23cm。 吻部甚尖,耳大,耳长为37-50mm,耳尖钝圆,显然超过其周围的尖刺。 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 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 尾极短为棕褐色。 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 栽培本品野生。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呈筒状或盘状,长3-4cm。 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棘长1. 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灰褐色不一。 腹部的皮上有灰褐色软毛。 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 具特殊腥臭气。 化学成分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keratin);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collagen),弹性硬蛋白(elastin),脂肪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 炮制炒刺猬皮: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黄色,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归经胃;大肠;肾经性味味苦;涩;性平注意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 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 5-3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 《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 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泻之,故主之也。 2. 《本经逢原》:猬皮,《本经》主五痔阴蚀,取其锐利破血也,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取其筋脉能收纵也。 3. 《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4. 《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5. 《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6. 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7. 《本草备要》:泻,凉血。 8. 《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9. 《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1-01 09:20:24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