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仙鹤草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鹤草拼音注音Xiān Hè Cǎo别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黄龙尾、毛脚茵英文名HERBA AGRIMONIAE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长50~100cm,全体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圆柱形,直径4~6m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及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色,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 总状花序细长,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 气微,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鉴别本品叶的粉末暗绿色。 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 非腺毛单细胞,长短不一,壁厚,木化,具疣状突起,少数有螺旋纹理。 小腺毛头部 1~ 4细胞,卵圆形,柄 1~2 细胞;另有少数腺鳞,头部单细胞,直径约至68μm,含油滴,柄单细胞。 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 9~50μm。 归经归心、肝经。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 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6~12g。 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仙鹤草拼音注音Xiān Hè Cǎo别名龙牙草、施州龙牙草(《本草图经》),瓜香草(《救荒本草》),黄龙尾(《滇南本草》),铁胡蜂、金顶龙芽(《百草镜》),老鹳嘴、子母草、毛脚茵(《植物名实图考》),黄龙牙、草龙牙、地椒、黄花草、蛇疙瘩(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龙头草、寸八节(《分类草药性》),过路黄、毛脚鸡(《天宝本草》),杰里花、线麻子花(《植物名汇》),脱力草(《滇南本草图谱》),刀口药、大毛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地仙草(《东北药植志》),蛇倒退(《滇南本草》整理本),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湖南出处《伪药条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 夏、秋间,在枝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全草,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主产浙江、江苏、湖北。 此外,安徽、福建、广东、河北、山东、湖南、云南等地亦产。 原形态龙芽草(《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 茎直立,全体被白色长柔毛,有时散生短柔毛,上部分枝。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柄:托叶2枚,斜卵形,有深裂齿,被长柔毛;小叶片3~9,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6厘米,宽0. 6~3厘米,先端锐尖,墓部楔形,有时稍斜,边缘锐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具多数黄色腺点;顶端及中部的叶较大,其间夹杂数对小形叶片。 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窄细,长10~20厘米;花有短梗,基部有2枚三叉形苞片;花萼简状,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密被钩刺;花瓣5,黄色,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10枚或更多;花柱2,柱头头状。 瘦果,包于具钩的宿存花萼内。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龙牙草根)、带不定芽的根茎(仙鹤草根芽)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基部木质化,淡棕褐色至紫红色,径4~6毫米,光滑无毛,茎节明显,上疏下密,有时有残存托叶;上部茎绿褐色,或淡黄棕色,被白色柔毛,叶灰绿色,皱缩卷曲。 偶见花枝或果枝。 气微,味微苦涩。 以梗紫红色、枝嫩、叶完整者为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成分全草含仙鹤草素、仙鹤草内酯、鞣质(为焦性儿茶酚鞣质、没食子鞣质等)、甾醇、有机酸、酚性成分、皂甙等。 根含鞣质8. 9%,茎含鞣质6. 5%,叶含鞣质16. 4%。 茎、叶还含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和芹菜素-7-β-葡萄糖甙。 炮制除去杂质残根,洗净,润透,切断,晒干。 归经入肺、肝、脾经。 性味苦辛,平。 ①《履巉岩本草》:"味辛涩,温,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涩。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健胃。 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①《履巉岩本草》:"叶:治疮癣。 "②《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③《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 "④《百草镜》:"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 "⑤《植物名实图考》:"治风痰腰痛。 "⑥《伪药条辨》:"治瘰疬。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 适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肝脓疡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 5~1两),捣汁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肺痨咯血:鲜仙鹤草一两(干者,六钱),白糖一两。 将仙鹤草捣烂,加冷开水叫、碗,搅拌,榨取液汁,再加入白糖,一次服用。 (《贵州民间方药集》)②治吐血:仙鹤草、鹿衔草、麦瓶草。 熬水服。 (《四川中药志》)③治鼻血及大便下血:仙鹤草、蒲黄、茅草根、大蓟。 煎服。 (《四川中药志》)④治亦白痢及咯血、吐血:龙芽草三钱至六钱,水煎服。 (《岭南采药录》)⑤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有时腰痛、发热。 气胀之症:黄龙尾二钱,杭芍三钱,川芎一钱五分,香附一钱,红花二分,水煎,点酒服。 如经血紫黑,加苏木、黄芩;腹痛加延胡索、小茴香。 (《滇南本草》)⑥治赤白带或兼白浊:黄龙尾三钱,马鞭梢根一钱,黑锁梅根二钱。 点水酒服。 (《滇南本草》)⑦治贫血衰弱,精力痿顿(民间治脱力劳伤):仙鹤草一两,红枣十个。 水煎,一日数回分服。 (《现代实用中药》)⑧治小儿疰夏:仙鹤草五钱,红枣七粒,水煎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⑨治小儿疳积:龙芽草五至七钱,去根及茎上粗皮,合猪肝三至四两,加水同煮至肝熟,去渣,饮汤食肝。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⑩治疟疾,每日发作,胸腹饱胀:仙鹤草三钱,研成细末,于发疟前用烧酒吞服,连用三剂。 (《贵州民间方药集》)⑾治过敏性紫癜:仙鹤草三两,生龟版一两,枸杞根、地榆炭各二两。 水煎服。 (苏医《中草药手册》)⑿治痈疽结毒:鲜龙芽草四两,地瓜酒半斤,冲开水,炖,饭后服。 初起者服三、四剂能化解,若已成脓,连服十余剂,能消炎止痛。 (《闽东本草》)⒀治乳痈,初起者消,成脓者溃,且能令脓出不多:龙芽草一两,白酒半壶,煎至半碗,饱后服。 (《百草镜》)⒁治跌伤红肿作痛:仙鹤草、小血藤、白花草(酒炒,外伤破皮者不用酒炒)。 捣绒外敷,并泡酒内服。 (《四川中药志》)⒂治蛇咬伤:鲜龙芽草叶,洗净,捣烂贴伤处。 (《福建民间草药》)临床应用①用于止血仙鹤草及由仙鹤草的茎、叶所提取的仙鹤草素,其止血作用已为临床所证实,并早已制成各种剂型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病症。 近年来又将仙鹤草制成止血粉,用于外伤出血、内脏手术时出血或渗血(包括颅内手术、胸腹部手术),据20例的临床观察,均在1~2分钟内止血。 ②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狼牙草的茎叶,制成200%的浓缩煎液。 用时先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以洁尔灭棉球全面彻底洗擦阴道壁,然后将饱蘸狼牙草液的棉球均匀地涂抹整个阴道壁。 再塞以饱蘸狼牙草液的特制带线大棉栓,放置3~4小时后,嘱患者自行取出。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据40例的观察,3个疗程的治愈率达92. 5%,镜检阴道滴虫3次均阴性;其余病例亦有好转。 一般用药1周左右,局部瘙痒缓解或消失,白带显著减少。 ③治疗嗜盐菌感染性食物中毒仙鹤草1两,煎成100毫升,1次顿服。 同时配合补液以纠正脱水,用阿托品以抢救休克及止痉。 108例患者通过上述治疗后一般中毒症状包括畏寒、呕吐、头痛、胸闷、四肢麻木等在2~3小时内消除,腹痛在12小时左右消失,腹泻一般在24~48小时内控制。 ④抢救克山病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确定诊断以后,即以仙鹤草素5~10毫克加入25~50%葡萄糖20~40毫升内直接静脉注射,必要时可每隔3~4小时重复应用。 注射必须缓慢,注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临床试用6例、4例经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临床症状亦迅速改善;2例无效。 认为仙鹤草素主要是通过解除迷走神经抑制,使心律增快而起作用的;对心肌损伤的修复,改善心肌代谢作用不很明显。 ⑤其他用仙鹤草0. 5~1两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天,对流感伤寒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钝齿龙芽草(东北)、绒毛龙芽草、疏毛龙芽草、朝鲜龙芽草(东北)、多齿龙芽草(东北大兴安岭)、亚洲龙芽草(又名新疆龙芽草)等亦同等人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仙鹤草拼音注音Xiān Hè Cǎo别名鹤草芽、龙牙草、施州龙牙草、瓜香草、黄龙尾、铁胡蜂、金顶龙芽、老鹳嘴、子母草、毛脚茵、黄龙牙、草龙牙、地椒、黄花草、蛇疙瘩、龙头草、寸八节、过路黄、毛脚鸡、杰里花、线麻子花、脱力草、刀口药、大毛药、地仙草、蛇倒退、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泻痢草、黄花仔、异风颈草、子不离母、父子草、毛鸡草、群兰败毒草、狼牙草、止血草黄龙牙。 英文名Hairyvein Agrimonia Herband Bud, Herb of Hairyvein Agrimonia出处出自1. 《伪药条辨》。 2. 《药镜·拾遗赋》:滚咽膈之痰,平翻胃之哕,石打穿识得者谁。 注:噎膈翻胃,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余得此剂,十投九效。 乃作歌以志之。 歌曰:谁人识得石打穿,绿叶深纹锯齿边,阔不盈寸长更倍,圆茎枝抱起相连,秋发黄花细瓣五,结实扁小针刺攒,宿根生本三尺许,子发春苗随弟肩,大叶中间夹小叶,层层对比相新鲜,味苦辛平入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采掇茎叶捣汁用,蔗浆白酒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在枝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全草,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龙芽草 多年生草木,高30-120cm。 根茎短,基部常有1或数个地下芽。 茎被疏柔毛及短柔毛,稀下部被疏长硬毛。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镰形,稀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锐锯齿或裂片,稀全缘;小叶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较大的小叶3-4对,稀2对,向上减少至3小叶,小叶几无柄,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1. 5-5cm,宽1-2. 5cm,先端急尖至圆钝,稀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急尖到圆钝锯齿,上面绿色,被疏柔毛,下面淡绿色,脉上伏生疏柔毛,稀脱落无毛,有显着腺点。 总状花序单一或2-3个生于茎顶,花序轴被柔毛,花梗长1-5mm,被柔毛;苞片通常3深裂,裂片带形,小苞片对生,卵形,全缘或边缘分裂;花直径6-9mm,萼片5,三角卵形;花瓣5,长圆形,黄色;雄蕊5-15;花柱2,丝状,柱头头状。 瘦果倒卵圆锥形,外面有10条肋,被疏柔毛,先端有数层钩刺,幼时直立,成熟时向内先靠合,连钩刺长7-8mm,最宽处直径约3-4mm。 花果期5-12月。 栽培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春播南方3月下旬,北方4月中旬、下旬;秋播,南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北方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地冻前。 在整好的地上作1. 3m平畦,条播按行距30-40cm开1-2cm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薄土,稍稹压、浇水。 每1hm2播种量为15-22. 5kg,发芽适温为25℃,播后10-15d出苗。 分根繁殖: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将根挖出劈开,每根带2-3个根芽,及时栽种。 穴栽按行株距30cm×15cm,挖15cm深的穴,每穴1根,覆土5cm,压实、浇水。 如已出芽,栽时将芽露地面,栽后浇水,出苗率可达95%以上。 田间管理 苗高3-5cm时间苗、补苗,拔去过密的弱苗,苗高15cm时按株距15cm定苗。 结合松土进行锄草,苗封垅后不再松土,有草及时拔掉。 为增加产量定苗期可施氮肥,人粪尿每1hm2 1500-22500kg,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根的生长。 性状性状鉴别 全体长50-100cm,被白色柔毛。 茎下部圆柱形,直径0. 4-0. 6c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毛,有纵沟及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 单数羽状得复叶互生,暗绿色,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开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 总状花序细长;花直径0. 6-0. 9cm,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 果实长0. 7-0. 8cm,直径0. 3-0. 4cm。 气微,味微苦。 以质嫩、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暗绿色。 ①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 ②非腺毛单细胞,长短不一,壁厚,木化,具疣状突起,少数有螺旋纹理。 ③腺毛头部1-4细胞,卵圆形,柄一般1-2细胞,较短;另有少数腺鳞,头部单细胞,直径约至68μm,含挥发油滴,柄单细胞。 ④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9-50μm。 毒性1. 鹤草酚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435±88mg/kg。 2. 鹤草酚与食油同服可增加毒性,故服用鹤草酚时,不能与油同用。 用小鼠50只均分5组、各组1次注射不同剂量的本实验用鹤草酚注射液,注后观察3天内死亡情况。 求得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90. 7±4. 9mg/kg。 将每组10只共6组小鼠,每天各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鹤草酚1次,连续10天(每天均按实际体重给药)观察12天内死亡情况,求得连续腹腔注射10天的LD50为67. 7±4. 1mg/kg。 3. 取体重18-27g健康小鼠210只,雄雌各半,均分Ⅰ-Ⅳ批,每批50-60只,每批动物按常规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鹤草酚均用灌胃。 第Ⅰ-Ⅲ批各鼠于灌药后,再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食用豆油和50%酒精各5ml/kg体重。 第Ⅳ批在鹤草酚溶液中掺入30%容量的聚乙二醇(相当于3ml/kg)。 观察3天,按改进Karber法求出半数致死量、标准误和显着性。 鹤草酚小鼠口服给药LD50为599. 3mg/kg;给药后再服用酒和食用豆油则LD50分别为540mg/kg和453. 3mg/kg,与对照组比较服用食用豆油组动物死亡较快,LD50显着减少(P 发布时间:2024-11-30 09:24:50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