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丝瓜根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瓜根拼音注音Sī Guā Gēn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根。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于鼻炎,副鼻窦炎。 用法用量0. 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丝瓜根拼音注音Sī Guā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根,夏、秋采挖。 洗净,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详"丝瓜"条。 性味甘,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 "②《重庆草药》:"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消肿。 治偏头痛,腰痛,乳腺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①《分类草药性》:"治脑漏,痔疮,蛇伤。 "②《重庆草药》:"通经络,行血,消肿胀,下乳。 治乳房肿痛,腰背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烧存性研未。 外用:煎水洗或捣汁涂。 复方①治偏头痛:鲜丝瓜根三两,鸭蛋二个,水煮服。 (江西《草药手册》)②治腰痛不止:丝瓜根烧存性,为末。 每温酒服二钱。 (《卫生杂兴》)③治喉风肿痛:丝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饮之。 (《海上名方》)④治乳腺炎:丝瓜根,黄花根、三叶木通根,水煎配酒服。 (江西《草药手册》)⑤治肠风下血,痔漏脱肛:丝瓜根经霜者阴干。 每服三钱,用真菜油一点,入罐底,水煎服。 (《滇南本草》)⑥治诸疮久溃:丝瓜老根。 熬水扫之。 (《包会应验方》)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丝瓜根拼音注音Sī Guā Gēn英文名Root of Luffa出处出自《滇南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 ) Roem.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 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 茎须粗壮,通常2-4枝。 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 8-1. 3cm,宽0. 4-0. 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 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 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 花、果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丝瓜根含泻根醇酸(bryonolic acid)[1]药理作用丝瓜根中所含的泻根醇酸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抑制其I型变态反应(即被动超敏反应,先在小鼠两耳局部注射卵蛋白抗血清,48h后,静注抗原卵蛋白和Evans蓝深液,30min后测定蓝染料渗入耳朵的量)。 其ID50为376mg/kg。 泻根醇 酸的合成衍生物泻根醇酸-3-琥珀酸二钾盐(bryonolic acid 3-succinate-2K,BASK)作用更强,ID50为55. 2mg/kg[1]。 大鼠腹腔注射泻根醇酸也可剂量依赖性抑制I型变态反应[2]。 BASK对Ⅲ型变态反应也有明明显抑制作用。 雄小鼠静注绵羊红细胞(SRBC)反应,在此前30min口服试验药物,观察抑制右爪水肿的程度(左右爪比较),大服BASK300mg/kg,抑制率35%;600mg/kg,抑制率62. 4%[1]。 BASK 对Ⅳ型变态反应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上鼠右耳外用2,4,6-三硝基氯苯(picryl chloride),7g后再用三硝基氯苯涂左耳,3h后口服验药物,24h后测耳厚度,口服BASK75mg/kg,抑制率34%;口服300mg/kg,抑制率53. 0%[1]。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清热解毒。 主偏头痛;腰痛;痹证;乳腺炎;鼻炎;鼻窦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30-60g;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1. 《分类草药性》:治脑漏,痔疮,蛇伤。 2. 《重庆草药》:通经络,行血,消肿胀,下乳。 治乳房肿痛,腰背胀痛。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4-11-01 09:00:04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