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蛇蜕 内容: 《中国药典》:蛇蜕拼音注音Shé Tuì别名蛇皮、蛇退、长虫皮、龙衣、蛇壳英文名PERIOSTRACUM SERPENTIS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 、锦蛇Elaphe carinata (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 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筒形,多压扁而皱缩,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m以上。 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 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和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 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炮制蛇蜕:除去杂质,切段。 酒蛇蜕:取蛇蜕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蛇蜕 ,用黄酒15kg。 归经归肝经。 性味咸、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解毒,退翳。 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2~3g;研末吞服0. 3~0. 6g摘录《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蛇蜕拼音注音Shé Tuì别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本经》),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吴普本草》),蛇皮(《雷公炮炙论》),龙子皮(《别录》),蛇蜕皮(《药性论》),蛇壳、蛇退(《纲目》),龙衣(《分类草药性》),青龙衣(《浙江中药手册》),长虫皮(《河南中药手册》),白龙衣(《山西中药志》)。 出处《本经》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全年皆可收集,但以3~4月间为最多。 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或晾干。 生境分布主产浙江、广西、四川、江苏、福建、安徽、陕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①黑眉锦蛇,详"黄颔蛇"条。 ②锦蛇全长可达1. 8米。 头部比颈部稍大。 吻鳞宽大于高,从背面可以看到。 鼻间鳞长宽略相等。 前额鳞宽大于长,两鳞间的缝合线比鼻间鳞长。 额鳞前方稍宽于后方。 颅顶鳞宽大。 前鼻鳞狭长,后鼻鳞宽广,鼻孔大,位于2鼻鳞之间而稍向后。 眼前鳞2片,有时3片,极少为1片。 眼后鳞2片。 前颞鳞2片,狭长;偶有3片者。 后颞鳞3片,短而宽。 上唇鳞8片,第4、5两片入眼;第7片最大。 颊鳞1片,偶有2片者。 下唇鳞10片。 前5片与前颏鳞相接。 前颏鳞比后颏鳞大。 体鳞23~23~19行,除最外1、2行鳞列光滑外,余都起棱。 腹鳞215~226片,肛鳞2裂,尾下鳞84~101对。 体背面及头部的鳞片四周黑色,中央黄色,体之前半部有30条左右较明显的黄色横斜斑纹,至体后半部消失,只在鳞片中央有黄斑。 腹面黄色,有黑色斑纹。 栖于高山及平原地区。 性活拨,动作迅速。 以其他蛇类为食,甚至吃自己的小蛇。 亦食鸟类的蛋及鼠类。 有奇臭,无毒。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③乌梢蛇,详"乌蛇"条。 ④赤链蛇,详"赤链蛇"条。 性状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有碎断。 完整者长达1米以上。 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的半透明鳞片。 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片呈长方形,作覆瓦状排列。 质轻柔,易破碎,抚之有滑润感。 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蛇蜕含骨胶原。 炮制用甘草水洗过,晒干,再用黄酒喷匀,置锅内微炒至黄色。 (每蛇蜕100斤,用酒5斤)①《本经》:"火熬之良。 "②《雷公炮炙论》:"凡欲使,先于屋下以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二寸,安蛇皮于中一宿,至卯时出,用醋浸一时,于火上炙干用之。 "③《纲目》:"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 或烧存性,或盐泥固煅,各随方法。 "归经①《本草经疏》:"入肝。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性味甘咸,平,有毒。 ①《本经》:"味威,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有毒。 "注意孕妇忌服。 ①《药对》:"畏慈石。 "②《纲目》:"孕妇忌用。 "③《本草经疏》:"小儿惊痫癫疾,非外邪客忤而由肝心虚者不效。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退翳,消肿,杀虫。 治小儿惊痫,喉风口疮,木舌重舌,目翳内障,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痔漏,疥癣。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癫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 "②《别录》:"主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恶疮,呕咳,明目。 "③《药性论》:"治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止呕逆。 治小儿惊悸客忤,催生,疬疡,白癜风。 "⑤《用药心法》:"去翳膜。 "⑥《纲目》:"祛风,杀虫。 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 "⑦《医林纂要》:"缓肝保心,去毒热,除风湿。 "⑧《分类草药性》:"治眼胀头风,煅研涂疮,汤火伤,收湿疮干水,治疮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5~1钱;或研末为散。 外用:煎汤洗涤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风痫惊热:蛇蜕皮三寸(炙),细辛(去苗叶,锉)、钩藤(锉)、黄芪(锉)、甘草(炙)各半两,大黄(蒸三度,锉,焙)一两,蚱蝉四枚(炙,去翅、头、足)。 上粗捣筛。 每服一钱匕,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渣,入牛黄少许搅匀,食后温服。 (《圣济总录》蛇蜕汤)②治缠喉风,咽中如束,气不通:蛇蜕(炙黄)、当归等分。 为末,温酒调一钱匕,得吐愈。 (《医准》)③治小儿喉痹肿痛:蛇蜕烧末,乳汁服一钱匕。 (《食医心镜》)④治小儿吐血并重舌:烧蛇蜕皮末,以乳服之。 (《千金方》)⑤治小儿重腭重断肿痛,口中涎出:蛇蜕皮烧灰,研令细,以少许傅之。 (《圣惠方》)⑥治小儿口疮:蛇蜕,水渍令湿软,拭口内疮。 (《圣济总录》)⑦治白内障:蛇蜕一个,冰片二分,银朱一分。 先将蛇蜕烧存性,后和其他药物共研细末。 每日三次,每次放眼内少许。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⑧治痘毒目翳:蛇蜕二钱(为末),瓜蒌仁五钱(研烂)。 上用羊肝一片批开,入药末二钱,线扎紧,用米泔煮熟,频与儿食。 (《小儿痘疹方论》蛇蜕散)⑨治斑疹入眼,翳膜侵睛成珠子:马勃一两,皂荚子二七个,蛇退皮(全者)一条。 上入小罐子内,封泥烧,不得出烟,存性,研为末。 温水调下一钱,食后。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蛇蜕散)⑩治痈疽结鞕未成脓:蛇蜕烧灰细研,以醋调涂肿上,干即易。 亦可只以蛇皮贴之。 (《圣济总录》)⑾治儿吹著奶疼肿:蛇蜕一尺七寸,烧令黑,细研,以好酒一盏,微温顿服,未甚效更服。 (《产乳集验方》)⑿治疔疮:㈠蛇蜕皮如鸡子大,以水四升,煮三、四沸,去渣,顿服。 ㈡烧蛇蜕皮灰,以鸡子清和涂之。 (《千金方》)⒀治疔肿:蛇蜕皮一两半(白者),露蜂房半两,乱发一团如鸡子大(童子者妙)。 上三味,锉碎于熨斗内烧灰,细研为散。 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盖覆出汗,更服。 (《圣济总录》蛇蜕散)⒁治瘰疬溃后:蜜蜂二十一个,蛇蜕七分半,蜈蚣二条(端午前收者佳)。 上用香油四两,将前三味入油,用文武火煠枯,捞去渣,入定粉二两,用如箸粗桑枝七条,急搅候冷,出火气七日夜,方用纸摊贴患处。 (《医宗金鉴》蛇蜕膏)⒂治中耳炎:蛇蜕97%,小蜘蛛2%,冰片1%。 共研细粉,瓶贮。 先将耳内脓液洗净,吹入药粉,每日一次。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⒃治乳房肿胀、疼痛:蛇蜕、鹿角、露蜂房各三钱。 共烧存性研细末。 黄酒冲服。 每日服二次,每次一钱。 (《吉林中草药》)⒄治漏疮血水不止:蛇皮(焙焦)、五倍子、龙骨各一钱半,续断五钱。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津唾调敷。 (《丹溪心法》蛇蜕散)⒅治癣疮:烧蛇蜕一具,酒服。 (《千金方》)⒆治小便不通:全蛇蜕一条。 烧存性,研。 温酒服之。 (《纲目》)⒇治乳糜尿:龙衣一市尺。 放瓦上焙干,研细末。 加适量红糖冲服,一日一剂。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21)治蛲虫:蛇蜕二钱(焙黄),冰片一分。 共研细末。 临睡前抹肛门处。 (《吉林中草药》)(22)治小儿解颅:熬蛇蜕皮,末之,和猪颊车中髓,敷顶上,日三、四度。 (《千金方》)临床应用①治疗脑囊虫病将蛇蜕研成细粉,开水送服,每次1钱,日服2次。 同时配服大戟汤(槟榔2两、大戟1钱、木瓜6钱、钩藤4钱,头晕加菊花4钱,有肝炎者去槟榔加雷丸6钱,加水500毫升,煎成150毫升,每日2次,每次50毫升,可连服30剂左右)。 据10余年来千余例的观察,大多在用药后3~4个月内出现效果:脑压迫症状(抽搐、失明、失语、头痛等)减轻,结节减少或消失;用药1年以上,有的病人症状可完全消失,坚持服药2年以上的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中250例经1年以上治疗,结果显效38例(15. 2%),有效160例(64%),无效50例(20%),死亡2例(0. 8%)。 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蛇蜕2钱(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用量加倍),洗净切碎,加2个鸡蛋搅拌,用油炒熟(可加盐),1次服用。 90例患者除5例服2剂外,均只服1剂,结果81%的病例于治疗2日内腺肿消退。 ③治疗淋巴腺结核取蛇蜕3~6克(剪碎),鸡蛋3个。 先将鸡蛋打一小孔,流去蛋白,留下蛋黄,然后于每个鸡蛋内装入蛇蜕1~2克,用纸糊口。 置火中烤熟,去壳内服。 每服1个,每日3次服完。 治疗6例,服药70~90天均获痊愈。 ④治疗麦粒肿将完整的蛇蜕置于陈酸醋内浸泡,数日后取出剪成约5×8毫米的小块,贴敷局部,上盖浸有酸醋的棉片,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 30例患者(30只眼)经1~3次治疗后,27例痊愈。 经1年多随访,尚无1例复发。 ⑤治疗中耳炎将蛇蜕烧灰研末,调以麻油。 用时先以双氧水洗净患耳,擦干后用棉棒蘸药涂于患部,每日或隔日1次。 治疗21例,19例痊愈。 亦有用蛇蜕、蜂窝各3钱,浸于95%酒精300毫升中,7天后过滤滴耳,每日3~4次。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均于1周内见效。 此外,用蛇蜕与鸡蛋混合,煎成蛋饼内服,治疗颈痈有显著效果。 用蛇蜕、急性子制成片剂,每日顿服10片(每片含蛇蜕0. 09钱,急性子0. 045钱),连服30~45天,对马来丝虫病有防止流火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及减轻症状的作用。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蛇蜕,入肝而辟恶,小儿惊痫,瘈疭,颓疾寒热,蛇痫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皆肝经为病,蛇蜕能引诸药入肝散邪,故主如上等证。 善能杀虫,故主肠痔虫毒恶疮。 邪去木平,故止呕咳明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蛇蜕拼音注音Shé Tuì别名龙子衣、蛇符、龙子单衣、弓皮、 龙皮、龙单衣、蛇筋、蛇附、蛇皮、龙子皮、蛇退、蛇壳、龙退、龙衣、青龙衣、长虫皮、白龙衣英文名Snake Slough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Elaphe carinata (Guenther) 2. Elaphe rufodorsata(Cantor)3. Elaphe taeniurus Cop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收集。 以4月-10月间为最多,拾得后抖净泥沙,晾干即可。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生活于山区及丘陵地带,平原亦有分布。 性子猛,行动迅速。 以蛙、鸟、蜥蜴等为食。 2. 生活在海拔60-700m的河流、湖泊、池塘、田野等处,多于晴天活动。 以鱼、蛙、蝌蚪为食。 资源分布:1. 分布于西南、华中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 2. 分布于东北、华东及河北、山西、河南、湖北。 原形态1. 王锦蛇,体粗状,全长2m左右。 全身黑色,杂以黄色花斑,形似菜花,体前部有若干黄色横纹,头背棕黄色,鳞缘黑色,散以黑色斑,在尾下形成黑色纵纹。 眶前鳞1,其下方常有1-2枚小鳞,眶后鳞2(3);颞鳞2(3、1)+3(2、4),上唇鳞3-2-3式,背鳞23(25)-23(21)-19(17)行,除最外1-2行平滑,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4;肛鳞2分,尾下鳞69-102对。 2. 红点锦蛇,半水栖蛇类,全长约1m。 体背面淡红褐色,具4条深棕色纵纹,直达尾末端,在体前段或断或续,头部有三道深棕色“∧”形斑,腹面黄棕色,密布黑色方斑,腹鳞外侧与背鳞交界处有不规则的黑点;尾腹面正中具黑纵纹,或无斑。 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3(2、1);上唇鳞2-2-3式,或3、2、3(2、2、2)式。 背鳞平滑,21(19-23)-21(19)-17(15)行;腹鳞162-186;肛鳞2分;尾下鳞47-64对。 3. 黑眉锦蛇参见“黄颔蛇”条。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筒形,多压扁、皱缩、破碎,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m以上。 背部银灰色或淡棕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鳞迹,鳞迹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 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或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 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化学成分1. 王锦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含骨胶原(collagen),血清中含抗毒因子,相对他子质量为6700左右的酸性蛋白质。 2. 渔游蛇(Natrix piscator)的干膜含骨胶原,氨基酸,糖原(glycogen),核酸,氨肽酶(aminopeptidase),及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二及三磷酸吡啶核苷酸黄递酶(di&triphosphopyridinenucleotide diaphorase),酯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磷酸化酶。 药理作用1. 抗炎症作用: 采用煮沸的蛇蜕水提取物,冻干后得黄褐色粉末,得率为5. 4%,用消炎痛(Indomethacin,IDM)、保秦松(Phenylbutazone,PB)作为对照药物。 动物采用雄性大鼠(2009-300g体重)和dd系雄性小鼠(20g)。 饲料、水自由摄取。 实验结果表明:1. 1. 急性毒性试验无明显的毒性。 1. 2. 对白血球游走的抑制作用表明:提取液20mg/kg 静脉注射,抑制率约51. 1%(P<0. 01),每天口服 200mg/kg,5天抑制率为33. 7%(P<0. 02)。 2. 对足跖浮肿的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浮肿的抑制作用,口服无效。 50mg/kg 皮下注射和20mg/kg静脉注射呈现与IDM同等显着的抗浮肿作用。 给发炎剂后,静脉注射20mg/kg 2小时后出现明显的抗浮肿作用。 对芥末糊(Mus-tarol)所致浮肿的抑制作用,IDM在7天后有抑制浮肿的作用,蛇蜕提取液从第6天开始有效,但与保泰松一样都无持续抗浮肿作用。 3. 对血管通透性亢进的抑制作用:剂量为100mg/kg口服对葡聚糖所致皮肤浮肿抑制率60%(P<0. 02)。 口服对照药物IDM10mg/kg抑制率为37. 5%(P<0. 01),但对色素扩散的抑制率,提取液仅为15%(P<0. 05),IDM则为72. 6%(P<0. 01),这表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 4. 对红血球热溶血的抑制作用:提取液4mg 和12mg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0. 5%(P<0. 01)和48%(P<0. 01);相当于IDM1mg,保泰松5mg对溶血的抑制作用。 炮制用甘草水洗过,晒干,再用黄酒喷匀,置锅内微炒至黄色。 (每蛇蜕100斤,用酒5 斤)1. 《本经》:火熬之良。 2. 《雷公炮炙论》:凡欲使,先于屋下以地掘一坑可深一尺二寸,安蛇皮于中一宿,至 卯时出,用醋浸一时,于火上炙干用之。 3. 《纲目》: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黄用。 或烧存性,或盐泥固煅,各随方法。 归经肝经性味味甘;咸;性平注意孕妇禁服。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退翳;止痒;解毒消肿。 主惊痫抽搐;角膜翳障;风疹瘙痒;喉痹;口疮;龈肿;聤耳;痈疽;疔毒;瘰疬;恶疮;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 5-3g。 外用:适量,煎汤洗;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①治小儿风痫惊热: 蛇蜕皮三寸(炙),细辛(去苗叶,锉)、钩藤(锉)、黄芪(锉) 、甘草(炙)各半两,大黄(蒸三度,锉,焙)一两,蚱蝉四枚(炙,去翅、头、足)。 上粗捣筛 。 每服一钱匕,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渣,入牛黄少许搅匀,食后温服。 (《圣济总录》蛇 蜕汤)②治缠喉风,咽中如束,气不通: 蛇蜕(炙黄)、当归等分。 为末,温酒调一钱匕, 得吐愈。 (《医准》)③治小儿喉痹肿痛: 蛇蜕烧末,乳汁服一钱匕。 (《食医心镜》)④治小儿吐血并重舌: 烧蛇蜕皮末,以乳服之。 (《千金方》)⑤治小儿重腭重断肿痛,口中涎出: 蛇蜕皮烧灰,研令细,以少许傅之。 (《圣惠方》)⑥治小儿口疮: 蛇蜕,水演令湿软,拭口内疮。 (《圣济总录》)⑦治白内障: 蛇蜕一个,冰片二分,银朱一分。 先将蛇蜕烧存性,后和其他药物共研细末 。 每日三次,每次放眼内少许。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⑧治痘毒目翳蛇蜕二钱(为末),瓜蒌仁五钱(研烂)。 上用羊肝一片批开,人药末二钱,线扎 紧,用米泔煮熟,频与儿食。 (《小儿痘疹方论》蛇蜕散)⑨治斑疹人眼,翳膜侵睛成珠子: 马勃一两,皂荚子二七个,蛇退皮(全者)一条。 上入小 罐子内,封泥烧,不得出烟,存性,研为末。 温水调下一钱,食后。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蛇蜕散)⑩治痈疽结鞕未成脓: 蛇蜕烧灰细研,以醋调涂肿上,干即易。 亦可只以蛇皮贴之。 (《 圣济总录》)11. 治儿吹着奶疼肿: 蛇蜕一尺七寸,烧令黑, 细研,以好酒一盏,微温顿服,未甚效 更服。 (《产乳集验方》)12. 治疔疮:一、蛇蜕皮如鸡子大,以水四升,煮三、四沸,去渣,顿服。 二、烧蛇蜕皮灰 ,以鸡子清和涂之。 (《千金方》)13. 治疔肿: 蛇蜕皮一两半(白者),露蜂房半两,乱发一团如鸡子大(童子者妙)。 上三味 ,锉碎于熨斗内烧灰,细研为散。 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盖覆出汗,更服。 (《圣济 总录》蛇蜕散)14. 治瘰疬溃后: 蜜蜂二十一个, 蛇蜕七分半,蜈蚣二条(端午前收者佳)。 上用香油四 两,将前三味入油,用文武火煠枯,捞去渣,入定粉二两,用如箸粗桑枝七条,急搅候冷,出火气七日夜,方用纸摊贴患处。 (《医宗金鉴》蛇蜕膏)15. 治中耳炎: 蛇蜕97%,小蜘蛛2%,冰片 1绍。 共研细粉,瓶贮。 先将耳内脓液洗净, 吹入药粉,每日一次。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16. 治乳房肿胀、疼痛: 蛇蜕、鹿角、露蜂房各三钱。 共烧存性研细末。 黄酒冲服。 每日 服二次,每次一钱。 (《吉林中草药》)17. 治漏疮血水不止: 蛇皮(焙焦)、五倍子、龙骨各一钱半,续断五钱。 上为末,入麝香 少许,律唾调敷。 (《丹溪心法》蛇蜕散)18. 治癣疮: 烧蛇蜕一具,酒服。 (《千金方》)19. 治小便不通: 全蛇蜕一条。 烧存性,研。 温酒服之。 (《纲目》)20、治乳糜尿: 龙衣一市尺。 放瓦上焙干,研细末。 加适量红糖冲服,一日一剂。 (徐州 《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21. 治蛲虫: 蛇蜕二钱(焙黄),冰片一分。 共研细末。 临睡前抹肛门处。 (《吉林中草药 》)22. 治小儿解颅: 熬蛇蜕皮,末之,和猪颊车中髓,敷顶上,日三、四度。 (《千金方 》)临床应用1. 治疗脑囊虫病:将蛇蜕研成细粉,开水送服,每次 1钱,日服2次。 同时配 服大戟汤(槟榔2两、大戟1钱、木瓜6钱、钩藤4钱,头晕加菊花4钱,有肝炎者去槟榔加雷丸 6钱,加水500ml,煎成150ml,每日2次,每次50ml,可连服30剂左右)。 据10余年来千余例的观察,大多在用药后3-4个月内出现效果:脑压迫症状(抽搐、失明、失语、头 痛等)减轻,结节减少或消失;用药1年以上,有的病人症状可完全消失,坚持服药2年以上的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中250例经1年以上治疗,结果显效38例(15. 2%),有效160例(64%),无效50例(20%),死亡2例(0. 8%)。 2.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蛇蜕2钱(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用量加倍),洗净切碎力口2个鸡蛋搅拌,用油炒熟(可加盐),1次服用。 90例患者除5例服2剂外,均只服1剂,结果81%的病例于治疗2日内腺肿消退。 3. 治疗淋巴腺结核: 取蛇蜕3-6g(剪碎),鸡蛋3个。 先将鸡蛋打一小孔,流去蛋白,留下蛋黄,然后于每个鸡蛋内装入蛇蜕 1-2g,用纸糊口。 置火中烤熟,去壳内服。 每跟 1个 ,每日3次服完。 治疗6例,服药70-90天均获痊愈。 4. 治疗麦粒肿:将完整的蛇蜕置于陈酸醋内浸泡,数日后取出剪成约5×8mm的小块,贴敷局部,上盖浸有酸醋的棉片,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 30例患者(30只限)经 1-3次治疗后,27例痊愈。 经1年多随访,尚无1例复发。 5. 治疗中耳炎:将蛇蜕烧灰研末,调以麻油。 用时先以双切冰洗净患耳,擦干后用棍棒蘸 药涂于患部,每日或隔日1次。 治疗21例,19例痊愈。 亦有用蛇蜕、峰窝各3钱,浸于95%酒 精300ml中,7天后过滤滴耳,每日3-4次。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均于1周内见效 。 此外,用蛇蜕与鸡蛋混合,煎成蛋讲内服,治疗颈痈有显着效果。 用蛇蜕、急性子制成片剂,每口顿服10片(每片含蛇蜕0. 09钱,急性子0. 045钱),连服30-45天,对马来丝虫病有防止流火发作或减少发作次数及减轻症状的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4-09-11 09:00:04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