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禹州漏芦 内容: 拼音注音Yǔ Zhōu Lòu Lú英文名RADIX ECHINOPSIS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cm,直径0. 5~1. 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 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涩。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 韧皮纤维多成束,直径20~42μm,壁厚。 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 木纤维细长,两端渐尖,直径12~30μm,壁较厚。 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0~120μm。 石细胞少见,类圆形、长方形或方形,直径35~150μm,层纹及孔沟明显,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 可见菊糖。 归经归胃经。 性味苦、寒。 注意孕妇慎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 用于诸疮痈肿,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4. 5~9g。 摘录《中国药典》 发布时间:2024-08-16 09:24:23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