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南蒟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南蒟拼音注音Hǎi Nán Jǔ别名山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 Hemsl. ,以全株入药,但以根为最好。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热。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胃止痛。 用于风湿关节痛,消化不良,胃痛,腹胀;外用治慢性溃疡,湿疹。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海南蒟拼音注音Hǎi Nán Jǔ别名山胡椒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椒科植物海南蒟的茎、叶。 全年可采。 洗净扎把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疏林或山谷林下湿润处。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原形态草质或木质藤本。 枝干时黄绿色,有细条纹。 单叶互生,薄革质,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稀为卵状披针形,长约6~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稍钝,基部圆形,有时阔楔形,全缘,下面常被白色粉霜,有极稀柔毛,主脉5条,少为7条,均基出;叶柄长1~2. 5厘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细小,集成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长7~12厘米;苞片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盾状,表面有腺点;雄蕊4;雌花序长8~15厘米,子房倒卵形,柱头4裂。 浆果长圆状纺锤形,有细纹,长约5毫米,顶端具很短的宿存花柱。 花期3~5月。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驱风镇痛,健胃。 治胃冷痛,消化不良,腹胀,风湿关节痛,慢性溃疡,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海南蒟拼音注音Hǎi Nán Jǔ别名山胡椒、上树胡椒。 英文名Stem of Hainan Pepper出处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海南蔬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hainanense Hems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扎把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广西、海南及广东。 原形态海南蒟 木质藤本。 除去共序轴外均无毛。 枝有细纵纹。 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12cm,宽3-5cm,先端短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圆或阔卵形,有时歪斜,上面光亮,下被白粉霜,叶脉5条,稀7条,基出;叶柄长1-3. 5cm;叶鞘长约为叶柄的一半。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7-12cm或更长;总状梗长1-2cm;苞片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 5mm,宽约0. 8mm,盾状,表面有腺点;雄蕊3-4枚,花丝短。 雌花序长8-15cm,果期延长可达22cm;花序轴被毛;苞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3. 5mm,宽约1mm,上面贴生于花序轴上,边缘分离,盾状;子房倒卵形,无柄,柱头4。 浆果纺锤形,表面有疣状凸起,长约5mm,直径约3. 5mm。 花期3-5月。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直径2-4mm;表面有细纵纹,节膨大,生有不定根。 叶片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或阔楔形,有时歪斜,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色较浅并常有白色粉霜,叶脉5条(少为7条),基出,形成掌状;叶柄较长,具叶鞘。 有时带有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或有细皱纹的浆果。 气香,味辛辣。 归经胃;肝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祛风除湿,剑疮。 主治脘腹冷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下肢溃疡,湿疹。 。主胃冷痛;消化不良;腹胀;风湿关节痛;慢性溃疡;湿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11-05 09:24:10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