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沙冬青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冬青拼音注音Shā Dōnɡ Qīnɡ别名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来源豆科黄花木属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Cheng f. [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ex Komar. ],以鲜茎、叶入药。 随用随采。 性味辛、苦,温。 有毒。 注意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用于冻伤。 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或熬成浓缩膏涂患处;配方可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沙冬青拼音注音Shā Dōnɡ Qīnɡ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沙冬青的茎叶。 随采随用。 生境分布生于沙丘、山坡、河边。 分布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 原形态常绿灌木。 小枝密生平贴短柔毛。 掌状三出复叶,少有单叶;小叶菱状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3. 8厘米,宽6~20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微凹、基部楔形,两面密生白色绵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小,与叶柄连合而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花密生;苞片卵形,有白色短柔毛;萼筒状,疏生柔毛;花冠黄色。 荚果扁平,长椭圆形,无毛。 种子肾形。 毒性有毒。 功能主治煎汤熏洗冻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沙冬青拼音注音Shā Dōnɡ Qīnɡ别名蒙古沙冬青、蒙古黄花木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Mongolian Ammopiptanthus出处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科植物沙冬青或小沙冬青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 ex Kom. )Cheng f. [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ex Kom. ]2. Ammopiptanthus nanus (Popov)Cheng f. [Piptanthus nanus Popov]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生于沙丘、山坡、河边。 2. 生于砾石山坡、多砾石河床上。 资源分布:1.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 2. 分布于新疆喀什地区。 原形态1. 沙冬青 常绿灌木,高1-2m。 小枝密生平贴短柔毛;木质枝具暗褐色髓。 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少有单叶;叶柄长5-10mm,密生银白色短柔毛;托叶小,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与叶柄结合;小叶菱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长1. 5-4cm,宽6-20m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两面密被银白色绒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8-12朵;苞片宽卵形,长5-6mm,被白色绒毛;花梗近无毛;萼筒钟形,齿三角形,有时2齿结合成1大齿;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长20-22mm,翼瓣长于旗瓣,长圆形,爪长约为瓣片的1/4,龙骨瓣两片分离,耳长约1. 5mm;雄蕊分离;子房具柄,无毛。 荚果长圆形,扁,长5-8cm,宽 1. 5-2cm,先端锐尖,无毛。 种子2-5颗,圆肾形,径约6mm。 花期4-5月,果期5-6月。 2. 小沙冬青 常绿小灌木,高40-70cm。 老枝粗达1. 5cm,草褐色或黄绿色,木质部淡黄色;小枝被短柔毛,呈灰白色。 托叶披针形,被短柔毛;叶为单叶,极少为三出复叶;小叶宽椭圆形、宽倒卵形或倒卵形,长2-2. 5cm,宽1-2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圆,具3主脉,两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绿色。 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约10花,花梗长6-9mm,被短柔毛;萼筒钟形,齿三角状;花冠黄色;雄蕊分离。 荚果长圆形,稍膨胀,有皱纹。 种子1-5颗,肾形。 花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沙冬青嫩枝和叶中含生物碱,叶中含右旋3a-羟基羽扇豆碱(3a-hydroxylupanine),7-3ˊ-二羟基-4ˊ-甲氧基异黄酮(7,3ˊ-di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4-甲氧基异黄酮-7-β-D-吡喃葡萄糖甙(4ˊ-methoxyisoflavone-7-β-D-glucopyranoside),右旋蒎立醇(pinit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7-羟基-4ˊ-甲氧基异黄酮(7-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左旋黄花木碱(piptanthine)。 本品还含白藜芦醇(resveratrol),鹰爪豆碱(sparteine),右旋羽扇豆碱(lupanine),a-异鹰爪豆碱(a-isosparteine),黄花木碱,黄花木胺(piptamine),大豆素(daidz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3ˊ-羟基刺芒柄花素(3ˊ-hydroxyformononetin),6,4ˊ-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kakkatin),芒柄花甙(ononin)。 药理作用沙冬青的乙醇提取物含白藜芦醇。 20-200μg/ml的白藜芦醇能降低外-β-D-葡聚糖酶(以对硝基苯-β-D-吡喃葡聚糖苷为底物)的活性30%-80%。 归经心经性味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散瘀。 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痛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浓缩成膏涂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10-23 09:14:4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