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水枇杷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枇杷拼音注音Shuǐ Pí Pá别名水东哥来源水东哥科水东哥属植物水枇杷Saurauia tristyla DC. ,以根和叶入药。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用于风热咳嗽,风火牙痛。 叶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根3~5钱,水煎服。 叶研粉调香油或用药膏外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水枇杷拼音注音Shuǐ Pí Pá别名水牛奶、红毛树(《广西中草药》)。 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东哥的根。 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阴湿处。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 幼枝密被锈色鳞片状粗伏毛,老时脱落。 叶纸质,阔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28厘米,宽4~11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边缘有细刺状小锯齿,侧脉海边12~20条,幼叶上面疏被鳞片状粗伏毛,叶脉上有鳞片状粗伏毛,下面更密,老时减少或无毛。 聚伞花序小,具总花梗,腋生或在老枝条叶痕的腋内长出,有花数朵;花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基部合生,上部向外反折;花丝短;子房卵形,花柱上部具3~5)分枝,柱头头状。 浆果近球形,有白色乳汁;种子多数,有洼孔。 花期3~7月。 本植物的叶(水枇杷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广西中草药》:"微苦,凉。 "功能主治①《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治风热咳嗽,风火牙痛。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小儿麻疹,风湿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水枇杷拼音注音Shuǐ Pí Pá别名水牛奶、红毛树、米花树、鼻涕果。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Saurauia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东哥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auia tristyla D C.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叶,春、秋季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和山地林缘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水东哥 灌木或小乔木,高3-6m。 小枝淡红色,粗壮,被爪甲状鳞片或钻状刺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1. 5-4cm,具钻状刺毛,稀有绒毛或无;叶片倒卵状椭圆形,稀阔椭圆形,长10-28cm,宽4-11cm,先端短渐尖,偶有尖头,基部阔楔形,稀钝,边喙具刺状锯齿,侧脉10-26对,两面中、侧脉具钻状刺毛或爪甲状鳞片,腹面侧脉间具1行稀2-3行偃伏刺毛。 聚伞花序通常具3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或老枝的叶痕腋部,被绒毛和钻状刺毛,分枝处有苞片2-3枚;苞片卵形,长1-1. 5mm,被绒毛;萼片5,卵形,长3-4mm;花瓣5,粉红色或白色,基部合生,长约8mm,顶部向外反折;雄蕊多数,花药顶孔开裂;子房卵形,无毛,花柱3-4,稀5,中部以下合生。 浆果球形,白色、绿色或淡黄色,直径6-10mm。 花期6-9月,果期12月至次年2月。 性状性状鉴别 完整叶倒卵状椭圆形,稀阔椭圆形,长10-28cm,宽4-11cm,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叶缘具刺状锯齿;侧脉10-26对,下面侧脉间具1(-3)行偃伏刺毛;叶柄长1. 5-4cm。 气微,味苦、凉。 以叶片少破碎者为佳。 归经肺经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止咳;止痛。 主风湿咳嗽;风火牙痛;麻疹发热;尿路感染;白浊;白带;疮疖痈肿;骨髓炎;烫伤用法用量内服:根煎汤,10-15g。 外用:叶适量,研末,香油调或制成药膏搽。 各家论述1. 《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止痛。 治风热咳嗽,风火牙痛。 2. 《广西药植名录》:治小儿麻疹,风湿冷痛。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10-11 09:08:25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