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条叶垂头菊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条叶垂头菊别名线叶点头菊来源菊科条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lineare Maxim. ,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青海、甘肃、四川。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 主治高热症引起的急惊痉挛,神志昏迷。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条叶垂头菊拼音注音Tiáo Yè Chuí Tóu Jú别名线叶点头菊英文名all-grass of Linearleaf Cremanthodium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条叶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LINEARE Maxim.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秋季采收花序,阴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原、沼泽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条叶垂头菊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 茎基部有多数纤维状的残存叶柄,上部有短柔毛。 叶片纸质,条形,长9-15cm,宽5-10cm,基产的膜质,鞘状,边缘全缘;茎生叶条形或条状钻形,基部稍抱茎,无毛。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的顶端,下垂;总苞半球形,直径1. 5-2cm;总苞片暗绿色,披针形,长约10mm,无毛或被疏短柔毛;花异型,舌状花黄色,舌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2小齿;筒状花淡褐黄色,长5-6mm。 瘦果长圆形,长约3mm;冠毛白色。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的等长。 花序直径1. 2-1. 7cm,总苞片墨绿色,披针形,无色,长10-12mm;舌状花1层,黄色,皱缩,完整的舌片为条状披针形,长1. 5-3cm,有浅棕色平行直脉纹数条;筒状花长5-6mm,黑褐色,先端5浅裂,雄蕊5,聚花,暗紫色;雌蕊柱头2裂,紫褐色。 瘦果长圆形,长约3mm。 体轻,质软。 气芳香,味微甘。 以花色黄、气芳香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棕色。 花数值粒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8-43μm,具3孔沟,外壁表面具刺及疣状雕纹。 冠毛碎片具刺。 柱头碎片表皮细胞呈乳头状绒毛突起。 筒状花裂片先端碎片,表皮细胞有乳头关绒毛突起。 花粉囊内壁细胞壁薄,有特殊点状增厚的壁。 腺毛鼓槌状,头部细胞1个,柄部为3-7个细胞,微具角质层纹理。 花序梗非腺毛多碎断,顶端细胞1-2个,长矩圆形,基部细胞较多且短,具角质层纹理。 花柱碎片,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6-12μ。 总苞片下表皮非腺毛细胞1或2个,微具角质层纹理。 花序梗表皮的气孔为不不定期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7个,具角质层纹理。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20min,滤过,滤液供下述试验:(1)取滤液1ml,加入锌粉少许及盐酸数滴,在水浴上煮沸2min,显红色。 (检查黄酮成分)(2)取滤液1ml,加5%三氯化铁乙醇试液,显绿色。 (检查酚类成分)(3)取滤液数滴,滴于滤纸上,挥干,置于254nm紫外分析仪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 (4)取滤液适量,置蒸发皿中,蒸发至干,残渣加5%硫酸深液3ml,使深解,滤过,滤液作下列试验:①取滤液1ml,加磷钼酸试液1-2滴,产生黄绿色沉淀。 ②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产生红棕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类成分)性味味甘;苦;性平功能主治清热消肿;健胃止呕。 主高热惊风;咽喉肿痛;脘腹胀痛;呕吐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嫩苗:味微甘,苦、性温,有健胃的功能。 用于呕吐。 全草:味苦,性寒。 有清热消肿的功能。 用于高热症引起的急性痉挛,神志昏迷。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8-22 09:20:26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