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木耳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耳拼音注音Mù ěr别名黑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 ,以子实体入药。 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气血,润肺,止血。 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木耳拼音注音Mù ěr别名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方》),木檽(《证类本草》),木枞、木蛾(《纲目》),云耳(《药性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经》来源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 可人工栽培。 分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 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原形态子实体形如人耳,径约10厘米. 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短毛。 湿润时呈胶质,干燥时带革质。 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上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1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1担孢子。 性状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 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 气微香。 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性味甘,平。 ①《药性论》:"平。 "②孟诜:"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④《纲目》:"甘,平,有小毒。 "⑤《本草求原》:"甘,温,小毒。 "注意《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 ①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③《纲目》:"治痔。 "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 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3~1两;或研末服。 复方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 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 (《御药院方》)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 (《圣惠方》)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 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 (《孙天仁集效方》)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 为末。 每服二钱。 以清米泔煎服。 (《惠济方》)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 煎汤漱之,痛止为度。 (《海上方》)临床应用用于创面肉芽过剩: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 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于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 治疗2例,均于3天后痊愈。 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于愈合。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木耳拼音注音Mù ěr别名檽、木檽、桑上寄生、蕈耳、树鸡、黑木耳、木菌、木蛾、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英文名Jews Ear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 《药性论》: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 能治风,破血,益力,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 次柘木者良。 2. 《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此为五耳。 软者并堪啖。 3. 《纲目》: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 按《生生编》云,柳蛾补胃,木耳衰精。 言老柳之蛾,能补胃来源药材基源:为木耳科真菌木耳、毛木耳及皱木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 [Tremella auricula L. ex Hook. ];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 )Sacc. [Hirneola polytricha Mont. ];Auricularia delicata(Fr. )P. He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生于栎、榆、杨、槐等阔叶树腐木上。 2. 生于杨、柳、桑、槐等阔叶树腐木上。 3. 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资源分布:1. 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 2.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 3.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1. 木耳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 耳状。 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 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 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 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 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 菌肉由有锁状联合的菌丝组成,粗约2-3. 5μm。 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 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 孢子肾形,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2. 毛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 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 5-6. 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 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 孢子无色,肾形,(13-18)μm×(5-6)μm。 3. 皱木耳 子实体群生,胶质,干后软骨质。 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叶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 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形成网格。 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 5-9)μm。 孢子圆柱形,稍弯曲,无色,光滑,(10-13)μm×(5-5. 5)μm。 栽培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 为好气性真菌,pH5~5. 6最适宜。 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等多种,现主要介绍段木栽培。 ①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 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②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 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③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 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 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 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④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 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 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 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 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 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 起架后最好隔3d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干干湿湿的问题,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左右。 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病虫害防治 危害黑木耳的主要杂菌有环纹炭团菌、麻炭团菌、韧草茵、朱红栓菌、绒毛栓菌等。 主要虫害有伪步行虫、蛀枝虫、四斑丽(虫甲)、蓟马等。 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锌(1:50倍液),防治杂菌污染。 另外也可采用除虫菊、雷公藤等生物农药防治虫害。 性状性状鉴别 (1)木耳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 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粘液。 气微香,味谈。 (2)毛木耳 子实体较木耳厚,不孕面绒毛浓密、较长。 余与木耳类同。 气微,味淡。 (3)皱木耳 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疏生绒毛;子实层面有明显网络状皱缩。 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1.木耳 含木耳多糖。 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00,由L-岩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甘露糖(D-mannose),D-葡萄糖(D-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组成,其摩尔比为. 14:0. 045:0. 17:1. 00::. 61::. 44。 菌丝体含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还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原维生素D2(provitamin D2),黑刺菌素(ustilaginoidin)。 生长在棉子壳上的木耳含总氨基酸11. 50%,蛋白质(protein)13. 85%,脂质(lipid)0. 60%,糖66. 22 %,纤维素1. 68 %,胡萝卜素(carotene)0. 22mg/kg,维生素(vitamin)A 1. 76u/g,维生素B1 0. 88mg/kg,维生素B2 11. 4mg/kg及各种无机元素:钾1. 98%,钠0. 055%,钙0. 28%,镁0. 23%,铁0. 0017%,铜6. 3×10-6,锌12×10-6,锰26×10-6,磷392mg%等。 2.毛木耳 含植物血凝素(lectin),相对分子质量约23000。 含木耳毒素(auritoxin)Ⅰ、Ⅱ,系蛋白结合多糖。 从子实体中得到2个多糖,APPA和APPB,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后者约70000。 3.皱木耳 在液体培养中生长,产生膜复合体,其中有地衣酚(orcinol),荔枝素(atranorin),苔色酸(orselinic acid),藻纹苔酸(salazinic acid),红粉苔酸(lecanoric acid)和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fumaprotocetraric acid)。 药理作用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抗凝血作用 300%木耳煎剂1ml/100g灌胃,连续20d,实验结果表明,木耳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2. 06s,提高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 黑木耳多糖50mg/kg给小鼠静注、腹腔注射、灌胃,均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黑木耳多糖亦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黑木耳的磷酸缓冲盐水提取物在试管内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阻断低于16μmol/L的ADP激活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黑木耳抗血小板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 人口服70g黑木耳后3h内即开始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并持续24h。 木耳菌丝体酸提取物体内(大鼠静注10g/kg或灌胃10g/kg连续15d),体外(25mg/ml,50mg/ml及100mg(菌丝体)/m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 醇提取物5g/kg,7g/kg灌胃,共15d,能明显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 黑木耳酸性杂多糖小鼠腹腔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白细胞增加,抗凝血和降低血小板的作用,其活性随着多糖分子量和糖醛酸含量降低而增大,即生物活性依赖于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 (3)抗血栓形成 兔口服木耳多糖18. 5mg/kg,可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木耳多糖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4)升白细胞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黑木耳多糖2mg/只,连续7d,有较好地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作用。 2. 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黑木耳多糖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等。 木耳菌丝体250mg/kg,连续7d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400mg/kg、800mg/kg皮下注射,共7d,使环磷酰胺引起的半数溶血值HC50减少恢复正常。 3. 对核酸和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 黑木耳多糖100μg对人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有显着促进作用。 黑木耳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连续4d,对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蛋白有较弱的促进作用。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木耳煎剂30g/kg,连续灌服20d,木耳多糖28mg/kg,连服8d,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总胆固醇比值,且有降胆固醇作用。 木耳多糖180mg/kg灌服可防止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 每日在喂胆固醇同时,加喂黑木耳2. 5g/只,共90d,有降低兔血浆胆固醇、过氧化脂质(LPO)、血栓素A2(TXA2)的含量,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2/TXA2)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延缓衰老作用 每日给家兔黑木耳2. 5g/只,共90d,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氧自由基,肝、心、脑组织脂褐质,血浆过氧化脂质,血浆胆固醇含量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 提示黑木耳可能通过降血浆胆固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脂褐质的形成,以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显示有延缓衰老作用。 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2. 5%黑木耳水提取物50μl,800μl,1000μl对H2O2或由酶体系及非酶体系产生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与用量之间呈量效关系,提示黑木耳水提取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 黑木耳多糖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7d,可使小鼠在水中平均游泳时间延长50. 40%,有增强小鼠抗疲劳的能力;还能明显降低小鼠心肌组织脂褐质含量;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对小鼠离体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并能增加果蝇飞翔能力。 黑木耳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平均寿命,为对照组的1. 26倍,口服黑木耳多糖40d后,果蝇脂褐质含量有所降低。 6.抗辐射及抗炎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木耳多糖100mg/kg,连续7d对60Coγ射线照射有拮抗作用,使小鼠存活率提高1. 56倍,腹腔注射60mg/只,对大鼠由鸡蛋清引起的足跖肿胀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7.抗溃疡作用 黑木耳多糖以每日70mg/kg灌胃,连续2d,能明显抑制大鼠应激型溃疡的形成;以每日165mg/kg灌胃,连续12d,能促进醋酸型胃溃疡的愈合,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8.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33mg/kg或100mg/kg灌胃,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口服多糖后4~7h降血糖作用最显着;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 9.抗生育作用 黑木耳多糖8. 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显,终止中期妊娠作用略差些,但对孕卵运输则无效。 10.抗癌、抗突变作用 木耳热水提取物对瑞士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42. 5%~7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80%。 黑木耳多糖200mg/(kg·d),连续10d有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微核率增加的作用。 11.抗菌作用 木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12.毒性 黑木耳多糖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789. 60±92. 19mg/kg。 归经肺;胃;肝;脾;肾;大肠经性味甘;平注意虚寒溏泻者慎服。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 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 各家论述1. 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2. 《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3. 《纲目》:治痔。 4. 《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5.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 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廖。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8-13 09:20:29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