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木蝴蝶 内容: 《中国药典》:木蝴蝶拼音注音Mù Hú Dié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 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性状本品为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 长5~8cm,宽3. 5~4. 5cm。 表面浅黄白色,翅半透明,有绢丝样光泽,上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 体轻,剥去种皮,可见一层薄膜状的胚乳紧裹于子叶之外。 子叶2,蝶形,黄绿色或黄色,长径1~1. 5cm。 无臭,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鉴别(1)本品粉末黄色或黄绿色。 种翅细胞长纤维状,壁波状增厚,直径20~4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壁呈念珠状增厚。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加硼酸0. 5g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6:1. 5:2. 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归肺、肝、胃经。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1. 5~3g。 摘录《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蝴蝶拼音注音Mù Hú Dié别名千层纸、千张纸、破布子、满天飞来源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 (L.)Vent. ,以种子、树皮入药。 秋季种子成熟时,摘取蒴果,晒干,剥出种子;树皮随用随采。 功能主治种子:清肺热,利咽喉,止咳,止痛。 用于急性咽喉炎,声音嘶哑,支气管炎,百日咳,胃痛。 树皮:清热利湿。 用于传染性肝炎,膀胱炎。 用法用量种子1~3钱,树皮0. 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木蝴蝶拼音注音Mù Hú Dié别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云故纸(《兽医常用中药》),破布子、白故子、海船果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白玉纸(《中药志》),白干层、纸肉、故纸、洋故纸、鸭船层纸(《广西中药志》),海船皮(《四川中药志》),千纸肉(《岭南草药志》)。 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 10~12月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置干燥处。 受潮则易发霉或生黑色斑点。 生境分布生长山坡、溪边、山谷及灌木丛中。 分布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 主产云南、广西、贵州。 此外,福建,广东、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亦产少量。 原形态木蝴蝶,又名:朝简、老鸦船。 大乔木,高7. 5~12米,树皮厚。 叶对生,很大,2~3回羽状复叶,长40~160厘米,宽20~80厘米;小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14厘米,宽4. 5~9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小叶柄长5~10毫米。 总状花序顶生;总花柄长约30厘米;花萼肉质,钟形;花冠大,钟形,淡紫色,先端5浅裂;雄蕊5,稍伸出花冠外,花丝基部被棉毛,第5雄蕊花丝较其他4枚稍短;花盘大,肉质;柱头2裂,半圆形板状。 蒴果下垂,扁平,阔线形,长30~90厘米,宽5~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稍内弯似船形,中央有一条略微突出的背缝;果爿木质,成熟后沿腹缝裂开。 种子多数,为半透明的膜质翅所包围而成很薄的片状体。 花期7~8月。 果期10~12月。 性状种子类椭圆形,扁平而菲薄. 外种皮除基部外,三边延长成宽大的翅,呈半透明薄膜状,淡棕白色,有绢样光泽,并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碎。 连翅种子长径约5. 5~8厘米,短径3. 5~4厘米. 除去翅后,种子长径约2~3厘米,短径约1. 5~2厘米。 剥去膜质的外种皮后可见一层薄膜状的胚乳,紧裹于子叶之外。 珠柄线形,黑棕色,着生于基部。 子叶2枚,黄绿色,扁平,蝶形,质脆,胚根明显。 气无,味微苦。 以干燥,色白、大而完整者为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归经入肺、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脾、胃经。 "②《岭南采药录》:"入肝经。 "性味苦,寒。 ①《岭南采药录》:"味酸苦。 "②《药材资料汇编》:"味苦,寒。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淡,性凉,无毒。 "功能主治润肺,舒肝,和胃,生肌。 治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 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①《云南通志》:"焚为灰,可治心气痛。 "②《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 又能补虚,宽中,进食。 "③《纲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 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 "④《岭南采药录》:"消痰火,除眼热。 "⑤《现代实用中药》:"镇咳,治百日咳及干性气管炎。 "⑥《药材资料汇编》:"治咽喉失音。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肺热,利咽喉。 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 外用:敷贴。 复方①治急性气管炎、百日咳等:木蝴蝶一钱,安南子三钱,桔梗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桑白皮三钱,款冬花三钱。 水煎,加冰糖三两,溶化于药液,制成糖浆,一日数回,频频服之。 (《现代实用中药》止咳糖浆)②治肝气痛:木蝴蝶二、三十张,铜铫上焙燥研细,好酒调服。 (《纲目拾遗》)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木蝴蝶拼音注音Mù Hú Dié别名千张纸、兜铃、磊刀树、三百两银药、玉蝴蝶、云故纸、破布子、白故纸、海船果心、白玉纸、白千层、纸肉、故纸、洋故纸、鸭船层纸、千纸肉、海船皮、满天飞英文名Indian Trumetflower Seed, Seed of Indian Trumetflower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axylum indicum (L. ) Kurz [Bignon-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成熟果实,曝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以下的山坡、溪边、山谷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木蝴蝶 木乔木,高7-12m。 树皮厚,有皮孔。 小枝皮孔极多而突起,叶痕明显而大。 叶对生;大型奇数二至四回羽状复叶,着生于茎干近顶端,长60-160cm,宽20-80cm;小叶多数,小叶柄长5-10mm,小叶片三角状卵形,长6-14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而偏斜,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干后发蓝色。 总状聚伞花序顶生,长40-150cm,花梗长约7cm;花萼钟状,长2. 2-4. 5cm,宽2-3cm,紫色,先商平截,宿存;花冠橙红色,肉质,长3-9cm,钟形,直径5-8. 5cm,先端5浅裂,裂片大小不等;雄蕊5,插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于花冠外;花丝基部被绵毛,其中1花丝较短;花盘磊,肉质;花柱长5-7cm,柱头2片开裂。 蒴果木质,扁平,阔线形,下垂,长40-120cm,宽5-8. 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稍内弯,中间有一条微突出的背缝,成熟时棕黄色,沿腹缝线裂开,果瓣具中肋。 种子多数,种子连翅长6-7. 5cm,宽3. 5-4cm,除基部外,全被白色半透明的薄翅包围。 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近椭圆形,薄片状,长2-3cm,宽1. 5-2cm。 表面浅黄白色,有绢丝样光泽。 种皮三面向外扩展成宽大的翅,翅宽约2. 5cm,呈膜质半透明状,具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 体轻,剥去种皮,有薄膜状状胚乳紧包子叶。 子叶2枚,扁平蝶形,黄绿色或浅黄色,长径约1. 5cm,短径约1cm;胚根明显。 气微,味微苦。 愉张大、色白、有光泽、翼柔软如绸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细胞10余列。 胚乳细胞4-10余列。 子叶上表皮细胞近方形,下表皮细胞稍小;栅状组织细胞含油滴及叶绿体;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油滴及淀粉粒,有维管束分布。 粉末特征:茎黄色或黄绿色。 种翅细胞长纤维状,壁波状增厚,直径20-4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壁呈念珠状增厚。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回流提取15min,滤过,滤液加硼酸0. 5g使溶解,滤过,滤液供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芩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深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6:1. 5:2. 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20%,其中油酸占80. 4%[1]。 又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白杨素(chrysin),木蝴蝶甙(oroxin)A、B[2],黄芩甙元(baicalein),特土甙(tetuin)[3],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木蝴蝶素(oroxylin)A,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methoxyflavone),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芹菜素(apigenin),高山黄芩素(scutel-larein),白杨素-7-O-β-D-glucopyra-noside),白杨素-7-O-β-龙胆二糖甙(chrysin-7-O-β-gen-tiobioside),黄芩甙(baicalin),高山黄芩甙(scutellarin)[4],木蝴蝶定(oroxindin)即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wogonin-7-O-β-D-glucuronde)[5]。 叶含黄芩甙元、高山黄芩素、高山黄芩甙[6]。 药理作用种子、茎皮含黄芩甙元,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利尿、利胆,降胆固醇的作用。 种子和茎皮中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有效量为13mg/ml。 归经归肺;肝;胃经性味味微苦;甘;性微寒功能主治利咽润肺;疏肝和胃;敛疮生肌。 主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1. 5-3g。 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撒患处。 各家论述1. 《云南通志》:焚为灰,可治心气痛。 2. 《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 又能补虚,宽中,进食。 3. 《纲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 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 4. 《岭南采药录》:消痰火,除眼热。 5. 《现代实用中药》:镇咳,治百日咳及干性气管炎。 6. 《药材资料汇编》:治咽喉失音。 7.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肺热,利咽喉。 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4-07-12 09:26:08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