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头顶一颗珠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头顶一颗珠拼音注音Tóu Dǐnɡ Yì Kē Zhū别名延龄草、芋儿七、狮儿七、三角七、头顶珠、天珠[果实]、地珠[根状茎]来源为百合科延龄草属植物白花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 Pall. 、头顶一颗珠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夏、秋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甘,温。 有小毒。 功能主治镇静止痛,止血,解毒。 用于眩晕头痛,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跌打损伤,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用治疔疮。 用法用量0. 5~3钱。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藏延龄草Trillium govanianum Wall. 与前两种相似。 分布西藏地区,当地亦以其根状茎入药。 功效相同。 用量0. 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头顶一颗珠拼音注音Tóu Dǐnɡ Yì Kē Zhū别名玉儿七、佛手七、黄花三七、尸儿七、芋儿七、狮儿七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及吉林延龄草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 2. Trillium Kamtschaticum Pall. ex Pursh 3.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1. 延龄草 Rhizoma Trillii Tschonoskii 主产于陕西等地。 多自产自销。 2. 吉林延龄草 Rhizoma Trillii Kamtschatici 主产于东北。 自采自用。 原形态1. 延龄草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 根茎粗短。 茎丛生于根茎上基部有褐色膜质鞘。 叶3枚,轮生于茎顶端;无柄;叶片菱状圆形或菱形,长6-15cm,宽5-15cm。 花单生于叶轮中央;花梗长1-4cm;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3片,卵状披针形,长1. 5-2cm,宽5-9mm,绿色,内轮花被3片,卵状被针形,长1. 5-2. 2cm,宽4-6mm,白色,少有淡紫色;雄蕊6,花药短于花丝或与花丝近等长,先端有稍突出的药隔;子房圆锥状卵形,3室,柱头3裂,反卷。 浆果圆球形,直径1. 5-1. 8cm,黑紫色,有多数种子。 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1600-3200m的林下、山谷阴湿处、山坡或路旁岩石下。 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湖北、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2. 吉林延龄草又名:白花延龄草《中国药用植物志》。 多年生草本,高35-50cm。 根茎粗短。 茎丛生于根茎上。 叶3枚,轮生于茎顶端;近无柄;叶片菱状扁圆形或卵圆形,长10-17cm,宽7-17cm。 花单生于叶轮中央,花梗长1. 5-4cm;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3. 5cm,宽0. 7-1. 2cm,绿色,内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3. 8cm,宽l-1. 6cm,白色;雄蕊6,花药长于花丝,长7-8mm,先端有稍突出的药隔;子房圆锥状,3室,花柱3裂。 浆果卵圆形,直径1. 8-2. 8cm,黑紫色。 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林下、林边或潮湿之处。 分布于吉林。 性状性状鉴别:延龄草根茎呈圆柱形,肉质肥厚,直径1-2cm,表面暗褐色,无明显环节,上端有棕色膜质鳞片及残留的茎基,下方具凹陷的根痕及残留根。 残留根细柱状,表面有环状横纹。 化学成分1. 延龄草 地下部分含薯蓣皂甙(dioscin),甲基原薯蓣皂甙元(methylprotodioscin),l-O-β-D-呋喃芹菜糖基(l→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表白花延龄草烯醇甙元-24-O-吡喃鼠李糖甙性味甘;微辛;温;有小毒注意1. 《吉林中草药》:“本品有毒,用时注意。 ”2. 《陕西中草药》:“反枇杷芋、金背枇杷叶及猪油。 ”功能主治镇静;止痛;活血;止血。 主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眩晕头痛;腰腿疼痛;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3g。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4-19 09:06:48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