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胡荽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胡荽拼音注音Tiān Hú Suī别名金钱草[江西]、满天星[四川]、破铜钱、明镜草、铺地锦[广东、湖南]、盆上芫茜、星秀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H. rotundifolia Roxb. ],以全草入药。 全年可采,鲜用或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甘、淡、微辛,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化痰止咳。 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本品具有祛风清热作用,对于风火赤眼,可配桑叶、菊花、点地梅等药同用;对于咽喉肿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疗蛇缠疮,可用新鲜全草捣烂,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天胡荽拼音注音Tiān Hú Suī别名鸡肠菜(《千金·食治》),滴滴金(《生草药性备要》),翳草(《医林纂要》),铺地锦(《潮州府志》),肺风草(《质问本草》),破铜钱(《植物名实图考》),满天星(《草木便方》),明镜草(《分类草药性》),翳子草、盘上芫茜(《岭南采药录》),细叶钱苗口(《广州植物志》),落地金钱(《贵州民间方药集》),过路蜈蚣草、鱼察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边灯盏(《广西中兽医药植》),天星草、猫爪草(《南宁市药物志》),地星宿(《贵阳民间药草》),伤寒草、鼠迹草(《广西中药志》),盆荽(《生草药实用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洗净,阴干或鲜用。 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草地较湿润之处。 分布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四川、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产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茎纤弱细长,匍匐,平铺地上成片,秃净或近秃净;茎节上生根。 单叶互生,圆形或近肾形,直径0. 5~1. 6厘米,基部心形,5~7浅裂,裂片短,有2~3个钝齿,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绿色或有柔毛,或两面均自光滑以至微有柔毛;叶柄纤弱,长0. 5~9厘米。 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伞梗长0. 5~3厘米;总苞片4~10枚,倒披针。 形,长约2毫米;每伞形花序具花10~15朵,花无柄或有柄;萼齿缺乏;花瓣卵形,呈镊合状排列;绿白色。 双悬果略呈心脏形,长1~1. 25毫米,宽1. 5~2毫米;分果侧面扁平,光滑或有斑点,背棱略锐。 花期4~5月。 性状干燥全草,根呈细圆柱形,外表淡黄或灰黄色。 茎细长弯曲,黄绿色,节处残留细根或根痕。 叶多皱缩或破碎,圆形或近肾形,掌状5~7浅裂或裂至叶片中部,淡绿色,具扭状叶柄。 有香气。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挥发油、香豆素。 性味苦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②《医林纂要》:"辛,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肿。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百日咳、尿路结石、脚癣、带状疱疹、结膜炎、丹毒。 ①《千金·食治》:"疗痔。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③《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癞。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 治肾脏炎、黄疸。 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 外用捣涂酒渣鼻。 "⑥《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⑦《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复方①治肝炎发黄:鲜地星宿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 煎水吃,日服三次。 (《贵阳民间药草》)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③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 (《广西中药志》)④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 (《江西草药》)⑤治痢疾:满天星,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 煎服。 (《四川中药志》)⑥治红淋症:地星宿、萹蓄各四两。 捣烂取汁兑白糖服。 (《贵阳民间药草》)⑦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⑧治小便不通:鲜地星宿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 (《贵阳民间药草》)⑨治小儿疳积:地星宿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 (《贵阳民间药萆》)⑩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 (《医林纂要》)⑾治风火眼痛:天胡荽、旱莲草各等分。 捣烂敷。 (《广西中药志》)⑿治跌打瘀肿: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 (《广西中药志》)⒀治荨麻疹:天胡荽一至二两,捣汁以开水冲服。 (《福建中草药》)⒁治发癍及疔,热极,色紫黑者:天胡荽六至七钱,放碗内捣烂,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冲入,去渣饮之,将渣敷发癍及发疔处,热从小便出。 (《岭南采药录》)⒂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日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⒃治喉炎:天胡荽-至二两,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 (《福建中草药》)⒄治齿缝出血:鲜天胡荽一握,用冷开水洗净,捣烂浸醋,含在口中;五分钟吐出,日含三至四次。 (《福建民间草药》)⒅治头疮白秃:满天星,牛耳大黄,木槿皮。 捣涂。 (《四川中药志》)⒆治耳烂:满天星鲜草揉汁涂。 (《四川中药志》)⒇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 (《湖南药物志》)临床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试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数十例,服药3~5剂即退黄。 服法:新鲜天胡荽(满天星)1~2两,加水及糯米酒各半炖服。 每剂炖2次,上、下午空腹各服1次。 备注本品在江西亦作金钱草入药,参见"江西金钱草"条。 在四川地区,毛叶天胡荽与本种同样使用。 其叶片较大,直径可达2. 5厘米,深裂,疏被长柔毛或较多。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天胡荽拼音注音Tiān Hú Suī别名鸡肠菜、破钱草、千里光、千光草、滴滴金、翳草、铺地锦、肺风草、破铜钱、满天星、明镜草、翳子草、盘上芫茜、落地金钱、过路蜈蚣草、花边灯盏、地星宿、鼠迹草、慝虫草、镜面草、扁地青、四片孔、盆上芫荽、星秀草、落地梅花、扁地金、小叶金钱草、小叶破铜钱、克麻藤、遍地锦、蔡达草、地钱草、野芹菜、小金钱英文名Lawn Pennywort Herb, Herb of Lawn Pennywort出处出自《千金·食治》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和破铜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H. rotudifolia Roxb. ]2.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Var. batrachium (Hance) Hand. -Mazz. ex Shan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路旁、草地、沟边及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有特异气味。 茎细长而匍事,平铺地上成片。 节上生根。 叶互生;叶片质薄,圆肾形或近圆形,长0. 5-1. 5cm,宽0. 8-2. 5cm,基部心形,不分裂或3-7裂,裂片阔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无毛,背面及叶柄顶端疏被白柔毛;托叶略呈半圆形,全缘栽稍有浅裂。 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花序梗纤细,长0. 5-3cm;小总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有黄色透明腺点,小形花序有花5-18;花瓣卵形,绿白色,有腺点。 雄蕊5,子房下位。 双悬果略呈心形,长1-1. 4mm,宽1. 2-2mm,两而扁压,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成熟时有紫色斑点。 花、果期4-9月。 本种与天胡荽的区别在于:叶片较小,3-5深裂几达基部,侧面裂片间有一侧或两侧仅裂达基部1/3处,裂片均呈楔形。 性状性状鉴别 (1)天胡荽 多皱缩成团,根细,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 茎极纤细,弯曲,黄绿以,节处有根痕及残留细根。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中圆形或近肾形,5-7浅裂,少不分裂,边缘有钝齿;托叶膜质;叶柄长约0. 5cm,扭曲状。 伞形花序小。 双悬果略呈心形,两侧压扁。 气香。 (2)破铜钱 呈破缩成团。 茎纤细。 叶多破碎;完整叶展平后近圆形,叶片3-5深裂几达基部,侧裂片间有一侧或两侧仅裂达基部1/3处,裂片楔形。 气微香,味淡。 显微鉴别 天胡荽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具细小密集的演粉粒;具分泌道,内径20-45μm。 中柱有7个维管束排列成环。 贿细胞亦含细小的椭圆形淀粉粒。 天胡荽叶横切面:上焉有皮细胞垂周壁均呈不规则弯曲;上表皮偶有非腺毛;表皮有长角状或长锥形大型多细朐非腺毛,稀疏,一般见于叶脉上。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 栅栏组织通过主脉。 主脉维管事及侧脉维管束下方有分泌道。 粉末特征:天胡荽呈淡棕绿以。 微具腥气,味淡微辛。 ①非腺毛呈短角状或长角状锥形,长可达600余μm,由10多个至数十个细胞组成,排成多列;亦可见由2-4个细胞组成,排成单列的小非腺毛。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直径27-58μm。 ③下表皮细胞壁亦弯曲,直径27-67μm。 ④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直径14-20μm,长18-24μm,不定式、平轴式或直轴式,副卫细胞2-3个。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osid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3-O-β-D-(6-咖啡酰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6-caffeoygalactoside)[1]。 又含木质体成分,左旋芝麻素(sesamin)[2]和鼠体成分:豆甾醇(stigmasterol)[3]。 不含香豆精(coutnarin)[4。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天胡荽1:1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不程度的抑制作用[1]。 鼠疫模型试验结果,鼠模抑制为54%,用天胡荽全草100g/kg时行抗疟筛选结果,抑制率为54%[1,2]。 口服香豆粗250mg/kg,对正常糖尿病大鼠有显着降血糖作用[3]。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角毒消肿。 主黄疸;痢疾;水肿;淋症;目翳;喉肿;痈肿疮毒;带状疱疹;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捣取汁涂。 各家论述1. 《千金·食治》:疗痔。 2. 《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3. 《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癞。 4. 《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 治肾脏炎、黄疸。 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5.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 外用捣涂酒渣鼻。 6. 《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7. 《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4-14 09:29:31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