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夜关门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夜关门拼音注音Dà Yè Guān Mén别名羊蹄风、猪腰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多脉羊蹄甲Bauhinia pernervosa L. Chen,以根和叶入药。 秋季挖根;夏日采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沟、坡地、原野、路旁。 分布于贵州、云南等省。 原形态木质藤本,小枝近无毛。 叶革质,长柄;叶片双肾状圆形,先端及基部均呈心形,长7~10厘米,宽8~12厘米,顶处2浅裂,裂至叶片约1/6处,裂凹基部有小突尖,下面疏被红棕色柔毛,主脉9条,卷须1~2。 夏日枝顶开花,十数朵花密集成伞房花序花梗被毛,长约1. 7厘米;花萼管窄长,圆筒状,长约2. 5厘米;花冠白色,花瓣5,椭圆状匙形或近圆形,长1. 1厘米,先端浑圆,基部有短爪,皱边,外面中线被有柔毛;雄蕊10个,3个能育,与瓣近等长;子房有短柄。 荚果带状,扁平,长达22厘米,边缘微波状,网脉细密,无毛。 种子30余粒。 性味甘、酸、微苦,温。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止咳,止血。 根:遗精,遗尿,咳嗽,血崩。 叶: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0. 5~1两,水煎或加甜酒、猪肉炖服;叶3钱,或外用适量,研粉,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大夜关门拼音注音Dà Yè Guān Mén别名关门草、羊蹄风、猪腰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叶。 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 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藤本;卷须1或2枚。 叶革质,近圆形,长7~10厘米,宽8~12厘米,先端2浅裂,裂至叶片的1/7~1/5,顶端圆形,基部心形,叶脉9~11条,下面沿脉处被红棕色硬毛;叶柄长2. 5~4厘米。 伞房花序长8~14厘米,顶生;小花梗及总花梗均有红棕色柔毛;苞片2枚,线形,被红棕色柔毛;萼管状,无毛,长2~2. 5厘米;花瓣匙形或近圆形,白色带红色;能育雄蕊3,不育雄蕊7;子房有短子房柄;柱头头状。 荚果扁,长达22厘米,阔4. 2~5厘米,有细的网脉,无毛,有种子30多个。 花期7月。 果期9月。 性味性温,味辛甘酸微苦。 功能主治补肾气,提神。 治脱肛及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大夜关门拼音注音Dà Yè Guān Mén英文名Leaf of Manynerve Bauhinia出处出自《贵州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uhinia pernervosa L. Chen[B. glauca(Wall. ex Benth. )Benth. subsp. pernervosa(L. Chen)T. Ch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路旁和山沟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 原形态多脉叶羊蹄甲 藤本;小枝近无毛,卷须1或2个。 单叶互生;叶柄长2. 5-4cm,疏被硬毛;叶革质,近圆形,长8-11cm,宽8-12cm,先端2浅裂,裂至叶片的1/7-1/5,先端圆形,基部心形,叶脉9-11条,下面沿脉处被红棕色柔毛;萼管长,无毛,长2-2. 5cm,裂片长椭圆形;花瓣白色带红,匙形或近圆形,长约11mm,宽10mm,外面沿中线有一纵列柔毛,边缘皱波状;能育雄蕊3,不育雄蕊7;子房有短柄;柱头头状。 荚果扁,长达22cm,宽4-5cm,有细的网脉,无毛。 种子30多颗。 花期6-7月,果期9月。 归经心;肾经性味甘、酸、苦;温功能主治收敛固精。 主脱肛及子宫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3-26 09:09:26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