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地乌 内容: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乌拼音注音Dì Wū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来源毛茛科地乌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中下游各地。 性味辛、微苦,温。 注意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地乌拼音注音Dì Wū别名地雷、黑地雷、金串珠(《贵州民间药物》),蜈蚣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林荫银莲花的根茎。 春、夏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湿处。 分布我国陕西,南延华东、西南各地。 原形态林荫银莲花,又名:鹅掌草、二轮草。 多年生柔软草本。 根茎横卧或斜上,肉质,黑褐色,有环节,顶端围以膜质的鞘状鳞片;须根纤维状。 叶根出,丛生;叶柄长14~16厘米;叶片五角状心圆形,3全裂;顶端裂片菱状楔形,长2. 5~4. 5厘米,宽2~3. 5厘米,更作3尖裂,先端具钝头的缺刻及齿牙;侧裂片更作2深裂,上方裂片与顶端裂片相似,基部裂片较小,斜楔形,2尖裂;上面有时散布淡白色斑点,沿叶脉疏被白色柔毛,下面无毛。 花茎长15~20厘米或更长,顶端具叶状总苞1片,绕茎无柄;花自苞叶中心抽出,1~3朵,花梗长5~6厘米或更长,疏生白色柔毛;花被白色,背面现淡紫晕,常为5片,有时6~7片,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心皮多数,子房表面密生白色绢毛,柱头帽状,无花柱。 瘦果卵状椭圆形,被白色短毛。 花期4~5月。 果期7~8月。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功能主治祛风湿,助筋骨。 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贵州民间药物》:"解毒,驱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复方①治风湿:地乌一两,泡酒半斤,每次服三钱。 或地乌三钱,白龙须二钱,大血藤、大风藤各五钱。 泡酒二斤,每次服一小杯。 (《贵州民间药物》)②疗伤,发散,助筋骨:鲜蜈蚣三七根二至三两,切片,加白糖炖汁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地乌拼音注音Dì Wū别名蜈蚣三七、地雷、黑地雷、金串珠、二轮七英文名Rhizome of Flaccid Anemone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林荫银莲花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3000m的山谷、草地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面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 原形态林荫银莲花,多年生草本。 高15-40cm。 根茎近横生,圆柱形,直径2-13mm,节间短。 基生叶1-2;叶柄长10-28cm,无毛或近无毛;叶片轮廓五角形,长3. 5-7. 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3裂,末回裂片卵形或宽披针形,有1-3齿或全缘,侧生全裂片不等2深裂,边缘有不整齐齿,上面有疏毛,下面通常无毛或近无毛。 花葶上部有疏柔毛;苞片3,轮生,叶状,不等大,无柄;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10mm,宽4-5. 5mm,先端钝或圆,外面有疏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之半,花药长约0. 8mm;心皮约8,密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柱,柱头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5-8月。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条状近圆柱形,或呈长圆形块状,长2-8cm,直径0. 2-1. 2cm,节明显或不明显,节间较短。 表面棕色褐色,粗糙,可见根痕及少数细长的须状根;顶端有干枯的茎在及叶基。 质坚,断面黄棕色。 气微,味辛、苦。 化学成分根茎含巨头刺草皂甙D(giganteaside D),林荫银莲素B(flaccidin B),皂甙(saponins)AF-A、B、C、D,皂甙AF-C即为林荫银莲花皂甙Ⅰ(flaccidoside Ⅰ),还含林荫银莲花皂甙Ⅱ、Ⅲ。 药理作用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腹腔注射地乌煎剂对家兔伤寒副伤寒所致发热有明显降湿作用,对小鼠化学致痛(醋酸扭体法)有显着镇痛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400mg/kg,能明显抑制其自发活动并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试验也证明两药有协同作用。 2.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地乌精制皂甙,LD50为810±11. 7mg/kg,毒性表现为小鼠安静、闭目,30min后缓慢死亡。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的LD50为21. 6±4. 4g/kg。 归经肝经性味温;辛;微苦注意《贵州民间药物》:“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筋骨。 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解毒,驱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发布时间:2025-03-03 09:00:04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yao/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