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内容: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正文夫痘,胎毒也。 伏于有形之始,因感而发,为生人所不能免。 然其发也,或染时气,或感风寒,或因饮食,或由惊恐,以病引病,为患多端,更改莫测。 且其间顺吉者少,险逆者多,有千方百计而不能冀其愈于万一者,此其所以为难也。 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 究其所源,云自宋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其说虽似渺茫,然以理揆之,实有参赞化言之功,因时制宜之妙。 盖正痘感于得病之后,而种痘则施于未病之先;正痘治于成病之时,而种痘则调于无病之日。 自表传里,由里达表,既无诸证夹杂于其中,复有善方引导于其外,熏蒸渐染,胎毒尽出,又何虑乎为患多端,更改莫测,以致良工束手于无可如何之地耶! 此诚去险履平,避危就安之良法也。 然种痘一科,多口传心授,方书未载,恐后人视为虚诞之辞,相沿日久,无所考稽,使至理良法,竟置无用之地,神功湮没,岂不大可惜哉! 今将种痘一法,细加研究,审度精详,纂辑成书,永垂千古,庶为种痘之津梁,咸登赤子于寿域也。 种痘要旨尝考种痘之法,有谓取痘粒之浆而种之者;有谓服痘儿之衣而种之者;有谓以痘痂屑干吹入鼻中种之,谓之旱苗者;有谓以痘痂屑,湿纳入鼻孔种之,谓之水苗者。 然即四者而较之,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 故古法独用水苗,盖取其和平稳当也。 近世始用旱苗,法虽快捷方式,微觉迅烈。 若痘衣、痘浆之说,则断不可从。 夫水苗之所以善者,以其势甚和平,不疾不徐,渐次而入,既种之后,小儿无受伤之处,胎毒有渐发之机,百发百中,捷于影响,尽善尽美,可法可传,为种痘之最优者。 其次则旱苗虽烈,犹与水苗之法相近,儿体壮盛,犹或可施。 至若痘痂之何以为顺? 选苗之何以善藏? 天时之何以得正? 种期之何以为吉? 调摄之何以合宜? 禁忌之何以如法? 形气之何以可种? 与痘衣痘浆之弊,一一条分缕晰,细列于后。 学人必细心体阅,则中有灼见,不致有他岐之惑,庶种法既善,而成功可必矣! 选苗苗者,痘之痂也。 种痘者,全资乎此,以为胎毒之引导,关系匪轻。 选苗时,宜留神细察,不可轻忽,其中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惟在痘之顺与不顺别之。 痘之不顺者,出不尖圆,色不红润,浆不充满,所落之痂,黑暗而薄。 此天人合病,内外合邪所致,即幸而得愈,亦不过良工之善为调治,非天然之美,此等痘痂,断不可用。 痘之顺者,始终无夹杂之证,出则尖圆,色则红润,浆则充满,所落之痂,苍蜡光泽,肥大浓实。 此得天地阴阳之正气,极顺之苗也,收而用之,效如附应。 但此痂甚少,所遇无多,或不能亲其事而假手他人,亦必令彼身亲目睹方可。 否则宁置而不用,切勿滥用,种者审之。 蓄苗种痘必资于苗,而苗之所可恃者,在气之相通耳。 若遇热则气泄,日久则气薄,触污秽则气不清,腑不洁则气不正,此蓄苗之法,所以不可不慎也。 如遇好苗,须贮新瓷瓶内,上以物密覆之,置于洁净之所,清凉之处。 其所贮之苗,在春天者,一月之痂可种。 冬令严寒,四五十日之痂尚可种。 盖寒则气收藏,热则气易泄,故时日有不同也。 然于未收苗时,即当先与出痘之家明言其故,使彼乐从,无所疑忌。 彼方肯用心收贮,不致稍有贻误也。 天时种痘贵得天时,得其时则种,不得其时则不种。 夫天时之正,莫过于春。 春为万物发生之际,天气融和,不寒不热,种之则痘自随其气而发生,此正、二、三月之时,所以可种也。 若交夏之后,六阳尽出地上,人之阳气亦皆外浮,暑热烁金,受病者众。 斯时种痘,儿何以堪? 此四、五、六月之时,所以必不可种也。 至若秋令,天气清肃,收敛之时,虽遇可种之儿,而无引毒之具,此七、八、九月之时,势有不能种也。 至于十月,名曰小春,虽亦可种,然斯时寒气固结,纯阴用事,不若俟冬至后一阳鼓动,借其生生之气,种之甚吉。 此十月之所以可种,犹不若十一、十二月之尤可种也,然当可种之时,亦有不可种者,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当其时而非其气,是天地不正之气也。 常人感染则成时疫,小儿调理未遑,况敢言种痘乎? 倘或遇此,只宜稍避,俟时气平定,再为议种,方保万全。 亦有未种之时,天时甚正,既种之后,忽尔寒暄不时,此又人事所遇不齐,偶尔变气,出乎意外者也。 则宜屋中适其寒温,顺会天时,常烧辟秽香,饮食起居,更加谨慎,可保无恙。 种痘者宜详审而体察之。 择吉下苗之日,必择成日、开日、栽种日及合天月二德日则吉。 倘三者不能兼备,即成、开之日亦可。 若值人神所在之日,忌不可种。 种痘吉日∶成日 开日 栽种日天月二德日∶正、五、九月在丙。 二、六、十月在甲。 三、七、十一月在壬。 四、八、十二月在庚。 人神所在之日∶十一日在鼻柱。 十五日在遍身。 调摄种痘之在调摄,最为紧要,自始至终,不可稍忽,如避寒热、慎饮食是也。 天气严寒,盖覆宜温暖,勿使受寒,恐被寒气所触,则痘不得出。 亦不可过于重棉叠褥,使热气壅滞,致痘不宣发。 天气温暖,盖覆宜适中,恐客热与毒相并,致增烦热。 亦不可轻易着单露体,使寒邪外侵,阻遏生发之气。 此寒热所以贵得其平也。 人之气血,必藉饮食生化,痘之始终,全赖贵此。 若饮食亏少,气血何所资助乎? 但不可过甚,若过饮,则饮停不化津液;过食,则食滞必生痰热。 所以吮乳之儿,不多乳、不阙乳;能食之儿,勿餐辛热炙爆,勿啖粘硬生冷,勿恣意茶水,勿使饮凉浆,食不过饱,亦不过饥,此饮食所以贵得其平也,至于寒热饮食之外。 凡举止动作,既不可任意骄纵,亦不可过于拂逆,惟在调摄之人,耐其性情,兢兢业业,善为保护。 不但慎于既种之后,且当慎于未种之先;不但慎之见苗之初,尤当慎之落痂之后。 种痘者,宜谆谆告诫,务期详细,使彼知关系匪轻,心存谨慎,如法调摄,始保万全。 倘稍有不谨,以致小儿或为寒热所侵,或为饮食所伤,咎将谁诿乎? 此不知调摄者,所以断不可与种也。 禁忌种痘之家,房中最要洁净,切忌冲犯。 最喜明亮,不可幽暗。 择老成耐事之人,经过小儿出痘者,令其调护,不离左右。 一切禁忌,俱当谨遵。 勿詈骂呼怒,勿言语惊慌,勿对梳头,勿对搔痒,勿嗜酒,勿歌乐。 凡房中淫液气,妇人经候气,腋下狐臭气,行远劳汗气,误烧头发气,误烧鱼骨气,吹灭灯烛气,硫磺柴烟气,葱蒜醉酒气,沟渠污浊气,悉宜避之。 更当预嘱其左右之人,倘值迅雷、烈风、豪雨之变,大宜安定,勿使儿惊,其伸帐宜谨,盖覆宜密,切勿暴动生风。 常烧避秽香,以避偶尔不正之气。 再令人谨伺其门,不许生人往来,许僧、道、师、巫、孝服之人入室。 以上禁忌,一一遵守则吉,稍有疏忽,每至败事。 种痘者切宜谆谆告诫之。 辟秽香南苍术(半斤) 川大黄(四两)上锉细片,炉中烧之,不可间断。 可种小儿面部红润,精采明亮透达,印堂、山根、年寿、眼下、口角无青暗之色。 两目黑白分明,视瞻平正,愈看愈有神气精光。 囟不陷、不填。 头不解颅。 鼻孔不小。 气清不浊。 声音清亮。 天柱骨正,颈不歪斜。 骨肉相称,又宜紧束,肥不见肉,瘦不露骨。 小便远而长,肾囊紧小,微带紫黑色,如荔枝壳。 身无癫癣疮疥。 项元结核。 腹无积聚, 形气充实。 精神强健。 脏腑调顺。 脉息和平。 以上皆可种。 不可种小儿面色青白,或黧黑、痿黄,无喜色,无精采。 两目黑多白少,白睛带青色,视瞻歪斜,暗昧无神。 囟陷囟填。 解颅。 囟不合。 五软。 五硬。 龟胸。 龟背。 鹤膝。 鼻孔小。 气浊。 声音不亮、不长,肉不束,骨松如发面样。 身体瘦无肉。 身有 癣、疮疥。 腹有疳积。 项有结核。 病后元气未复。 素有惊痫之证。 失乳之后。 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 精神倦怠。 脉不和平。 以上皆不可种。 凡小儿父母,行事疏忽,不知调摄,不听禁忌,不信医药,过于溺爱骄纵者,亦断不可与种。 水苗种法种痘之时,要细阅小儿气血冲和,脏腑均平,内无痰热食积所伤,外无六淫之气相侵,方可用上好痘痂种之。 一岁者,用二十余粒。 三四岁者,用三十余粒,置于净瓷钟内,以柳木作杵,碾为细末,以净水滴三五点入钟内,春温用,冬热用。 干则再加水几点,总以调匀为度,不燥不湿。 用新棉些须摊极薄片,裹所调痘屑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红线拴定,仍留寸许,长则剪去。 将苗纳入鼻孔,分男左、女右,不可离人,时时看守。 倘小儿用手拈弄,急禁止之。 或被嚏出,急将苗塞鼻内,不可稍缓,恐泄苗气。 下苗后必六个时辰为度,然后取出。 如遇天气严寒,多留数刻;若遇时令和暖,早取数刻亦可,要在临时斟酌。 痘苗取出之后,其苗气渐次而入,传遍五脏。 至七日始发热,发热三日而苗见,见苗三日而出齐,出齐三日而灌浆,浆足三日而回水结痂,大功成矣! 五脏传送之理鼻者,肺之外窍也。 水苗种法,以苗塞鼻中,其气先传于肺;肺主皮毛,肺传于心;心主血脉,心传于脾;脾主肌肉,脾传于肝;肝主筋,肝传于肾。 肾主骨,痘毒藏骨髓之内。 感苗气而发,其毒自骨髓尽达于筋,肾脏之毒解矣;自筋尽达于肌肉,肝脏之毒解矣;自肌肉尽达于血脉,脾脏之毒解矣;自血脉尽达于皮毛,心脏之毒解矣;自皮毛尽达于颗粒,肺脏之毒解矣。 五脏之毒层递而解,然后毒化浆成,收靥落痂。 此种痘传送之次序也,不可不知。 旱苗种法旱苗种法,用银管约长五六寸,曲其颈,碾痘痂极细,纳于管端。 按男左、女右,对准鼻孔吹入之,至七日而亦发热。 今时多用此法,盖取其简便捷入,不致脱落而有透泄苗气之患也。 第恐后人用之不善,轻吹之则不骤入,重吹之则迅烈难当。 且恐流涕过多,苗随涕去,往往不验。 今欲垂法后世,当取其法之和平稳当万全者,而则效之。 此所以独取于水苗也。 痘衣种法小儿出痘者,当长浆浆足之时,则彼痘气充盛,取其贴身里衣,与未出痘之儿女服之,服二三日,夜间亦不脱下,至九日、十一日始发热,此乃衣传。 然恐气薄不透,多有不热不出,其法不灵,故不可用。 痘浆种法择小儿出痘之顺者,取其痘浆以棉拭之,分男左、女右,塞入鼻中,亦能发痘。 但取痘浆之时,不令本家知觉,捏破痘浆,盗以作种,使彼真气宣泄,毒不能解,此忍心害理不仁之事也。 同志者切宜深恶而痛绝之,又岂可尤而效之也哉! 信苗种痘发热以前,小儿面部上忽出颗粒似痘,名曰信苗,此痘之将发毒瓦斯之标也。 色红而软,听之自消。 若红紫坚硬,有如鱼目者,急以银针挑破,上以二圣散则无虞。 二圣散明雄黄 紫草(各等分)共碾为细末,用油胭脂调上。 补种下苗后,宜令亲切之人左右看守,恐他人用心之不慎也。 若视为泛常,看守疏忽,恐小儿恶其苗塞鼻中,不时捏出,使苗气一泄,种多不验。 所以种而不发者亦有之也。 然或小儿五内壮实,不受苗气,艰于传进,不发者亦有之。 更有胎毒深邃,潜藏内蓄,虽苗气传至,不能引出,不发者亦有之。 俱当俟逾十一日为度,过此不发,然后察天时和顺,再为补种之亦可。 自出种痘以七日为期。 五脏传遍始发热者,常也。 或有至九日、十一日而发者,此传送迟慢之故,亦无足虑。 若发热于五日以前,此时苗气尚未传至,其毒何由而发? 必因种后适逢天行时气,小儿感染而成。 是乃自出之痘,非关苗气出引者。 种痘者不可不知,要当于未种之时,预为申明其说焉。 治法种痘乃引毒达表,乘儿安宁无病之时,事属顺吉,又何言治。 然恐痘家过于溺爱,起居不谨,饮食不节,此病所由生也,故治法亦所不免。 当悉照治正痘之法,治之可也。 发布时间:2025-01-08 12:06:1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shu/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