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眠汤加减治失眠 内容: 王今觉 中国中医科学院失眠,古称“不寐”,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等。 失眠可仅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而表现于疾病的过程之中,笔者认为此种失眠可称为“继发失眠”。 本文所述之“失眠”指一个独立的疾病,即“原发失眠”。 失眠病机十分复杂,“原发失眠”的病机及其形成的证候,常以阴虚为主,精虚次之,阳虚又次之,而气机不畅、虚实寒热夹杂则系常见病机和由此形成各种虚实寒热夹杂证候。 失眠可涉及五脏六腑、诸多经络,但是,多形成以肝、心病变为主的病证,肾、脾、肺病变为主的病证也较常见,当然涉及奇恒之腑“脑”。 核心方药安眠汤:酸枣仁,五味子,延胡索,当归(或丹参),僵蚕,琥珀粉(分冲)。 按:瘀血寒证时用当归,气虚、阳虚、血虚时用当归。 瘀血热证时用丹参,阴虚时用丹参。 方中酸枣仁甘平为君药,五味子酸温为臣药,功能养肝宁心,安眠。 延胡索辛苦温、为臣药,功能活血行气,止痛安神。 当归甘辛苦温、为佐药,功能活血调经、止痛安神。 以上四药既能缩短入眠时间,又能延长睡眠时间。 丹参苦微寒佐药,功能活血调经、止痛安神,可使人思睡。 僵蚕辛咸平为佐药,功能化痰息风、止痉安神,缩短入眠时间。 琥珀粉甘平为佐药,功能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明目。 全方总体性平,安眠作用明显,切中失眠患者的核心病机。 随证方药1. 肝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烘热,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瘦,脉弦细数。 治以滋阴养肝安魂。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阴催眠方”(生牡蛎、枸杞子、夜交藤)。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阴安眠方”(生牡蛎、天麻、女贞子)。 2. 肝火郁热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面烘热,头痛眩晕,焦急、坐卧不安,易惊,耳鸣,舌红,脉弦数。 治以清肝泻火散郁。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养肝阴潜阳催眠方”(石决明、白菊花、白芍、牡丹皮),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养肝阴潜阳安眠方”(生牡蛎、天麻、生栀子、淡豆豉、三颗针、银柴胡)。 3. 肝血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失眠,多梦,易惊,身热,烦躁,肢体麻木,舌粉红,脉细或细弱。 治以养血清热,安神除烦。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血催眠方”(生牡蛎、枸杞子、生地黄)。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养肝血安眠方”(生牡蛎、女贞子、阿胶)。 4. 肝气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容易悲伤、恐惧,目昏,两胁拘急,面色青,爪甲枯,舌淡黯、苔白,脉弦细。 治以补肝气,安神魂。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肝气催眠方”(龙骨、枸杞子、天麻)。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肝气安眠方”(天麻、柏子仁、细辛)。 5. 肝郁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恍惚,悲忧善哭,时时欠伸,神倦食少,心悸不寐,舌淡无华,脉虚软。 治以解郁安神。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解郁催眠方”(生牡蛎、制鳖甲、佛手、石菖蒲)。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解郁安眠方”(牡蛎,紫贝齿,天麻,牡丹皮)。 6. 心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失眠,盗汗,舌碎或溃疡,舌红干而少苔,脉细数或濡数。 治以滋阴养心。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养心阴催眠方”(柏子仁、白芍、牡丹皮)。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养心阴安眠方”(天麻,女贞子,夜交藤,黄连,侧柏叶)。 7. 心阴虚心阳亢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健忘,失眠多梦,不得眠卧,白昼如常,夜间发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或浮细数等。 治以滋阴降火,安眠。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养心阴、潜阳催眠方”(珍珠母、生牡蛎、白芍、丹皮、穿心莲)。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养心阴、潜阳安眠方”(生牡蛎、黄连、没食子)。 8. 心肝阴虚火旺证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胁痛,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手足头面肿起感,舌质红,脉弦数。 治以滋阴清热,养血柔肝,安眠。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阳养阴、敛神催眠方”(石决明、制鳖甲、生牡蛎、珍珠母、枸杞、生地黄、白芍、没药)。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阳养阴、敛神安眠方”(生牡蛎、龙骨、天麻、女贞子、黄连、三颗针)。 9. 心肝肾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腰痠乏力,舌质红,脉弦细数。 治以滋阴壮水,安眠。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潜镇养阴、催眠方”(石决明、制龟板、生牡蛎、生地黄、枸杞、炒栀子、淡豆豉、黄连)。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潜镇养阴、安眠方”(生牡蛎、白菊花、黄连、没食子)。 10. 心血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健忘,失眠多梦,不得眠卧,心悸,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或结、代等。 治以养心血,安神。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心血催眠方”(枸杞子、熟地黄、桂圆、没药)。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心血安眠方”(枸杞、熟地黄、白芍、夜交藤)。 11. 心气不足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狂言多悲,梦中惊跳,舌淡、苔白,脉浮细或虚细。 治以补心气,安神。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心气催眠方”(生黄芪、白茯苓、石菖蒲)。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心气安眠方”(党参,生黄芪,山海螺)。 12. 脾气不足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失眠,舌淡胖、苔白薄,脉虚或细等。 治以补益脾气,安神。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脾气催眠方”(黄芪、白术、干姜、甘松)。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脾气安眠方”(党参、干姜、甘松、山海螺)。 13. 心脾两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小,面色少华,舌淡黯、苔薄,脉细或虚细等。 治以补益心脾,安神。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益心脾催眠方”(生晒参或西洋参、白茯苓、石菖蒲)。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益心脾安眠方”(党参、生黄芪、水菖蒲)。 14. 肺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气短,咽燥干咳,多汗,不寐,烦热,舌光少津,脉细数。 治以养阴补肺,安神。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肺阴催眠方”(枸杞子、沙参、阿胶)。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肺阴安眠方”(枸杞、山海螺,麦冬)。 15. 肺气阴两虚证主要临床表现:兼见上述肺气虚和肺阴虚的临床表现。 治以益气养阴,除虚热,安眠。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肺催眠方”(枸杞、牡丹皮、百合、西洋参、阿胶)。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肺安眠方”(党参、丝瓜络、没食子)。 16. 肾阴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腰酸足软,遗精,咽干咽痛,颧红,潮热,耳鸣或聋,头晕,舌光红少津,脉沉细弦或数。 治以补益肾精,滋阴潜阳。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肾阴催眠方”(制龟板、生牡蛎、枸杞、牡丹皮)。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肾阴安眠方”(生牡蛎、枸杞、女贞子、夜交藤)。 17. 肾气不足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酸腿软,食少,髮白,尿等待,夜尿频,阳萎或举而不坚,舌淡,脉沉细或尺脉沉细等。 治以补肾气,强腰膝。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肾气催眠方”(蛇床子、西洋参,杜仲,桑螵蛸)。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肾气安眠方”(仙茅、蛇床子、肉豆蔻、鹿茸)。 18. 肾气阴两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兼见上述肾气虚和肾阴虚的临床表现。 治以气阴两补。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补肾催眠方”(牡丹皮、枸杞、生地黄、仙茅)。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补肾安眠方”(枸杞、女贞子、仙茅、蛇床子)。 19. 肝热夹痰证治以清肝化痰。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清肝化痰催眠方”(天南星、丝瓜络、山慈菇)。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清肝化痰安眠方”(水菖蒲、天麻、生栀子、淡豆豉)。 20. 胆虚痰浊内阻证治以化痰安眠。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清胆化痰催眠方”(炒蕤仁、石菖蒲、白茯苓、竹茹)。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清胆化痰安眠方”(水菖蒲、天麻、佛手、枇杷叶)。 21. 胆火乘脾证治以泻胆化湿安眠。 入眠难者:“安眠汤”加“清胆健脾催眠方”(炒蕤仁、白茯苓)。 睡眠时间过短者:“安眠汤”加“清胆健脾催眠方”(炒栀子、淡豆豉、生薏苡仁、佛手)。 发布时间:2024-08-02 11:50:11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hui/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