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灵鹊兆喜翩翩至 越人流芳代代传——游济南鹊山怀神医扁鹊 内容: 梁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瑞贤 中国中医科学院仲景曾赞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越人者谁? 春秋时期之神医扁鹊是也。 《史记》载“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不久前,我们造访了山东济南北郊的鹊山,传说扁鹊死后即葬于此山西麓,鹊山之名因此得之。 至今,那里还留有扁鹊墓等遗迹。 鹊山峙于黄河北岸,岩壁横展而山无主峰。 隔河遥望之下,但见“西北开青嶂,无峰山自奇”,恰似万垒云屏汇翠眼前,故有“翠屏”之誉。 历史上,鹊山四周有湖水环绕,李白曾作《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描绘了此处的湖光山色。 后世将鹊山列为济南胜景“齐烟九点”之一。 黄河南岸有一华不注山,亦为“齐烟九点”之一,与鹊山隔河相对,据《历城县志》记载:“每当阴雨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眺望,可入画图。 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着灵异。 ”世称“鹊华烟雨”,为“济南八景”之一。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代赵孟頫名作《鹊华秋色图》即为此二山之景。 鹊山之上怪石嶙峋,古人云:“陟其巅则巉岩削壁如苍龙脱骨。 ”据传,山凹处有“纬萧甃甓”,砖墙蒿帘之间置有炉灶,即为扁鹊炼丹之处。 昔日,常有缕缕清烟从此间升腾,缥缈抹黛,浮青偃翠,出有入没,人称“翠屏丹灶”。 鹊山不远处有一座药山,位于济南城西北,相传扁鹊曾在此山采药。 古时药山以出产阳起石而闻名,如今亦孕育着半夏、远志、千头菊、茵陈、柴胡、生地等多种药材。 我们来至鹊山西麓之鹊山西村,沿山径北行,不多时便走到村北头一片绿荫之下,一尊高约四米的石像立于此间。 所刻为一长髯老者,面目慈祥,精神矍铄,腰间佩一葫芦,一手拄杖,一手负于身后,正迈步前行。 石像基座的正面题刻着四个篆书大字——神医扁鹊。 这是近年当地建造的扁鹊纪念雕像。 石像身后,是一个较为宽敞的大宅院。 经村民指点,我们由西门进入,一座高约两米的土丘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扁鹊墓。 墓前立有两块石碑,西侧者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所立,从湮没的碑文中依稀能辨出“春秋卢医扁鹊墓”的字样。 附近原有鹊山寺,为宋时创建,并有扁鹊祠、鹊山亭等名胜。 据说,后世的济南药王庙亦为纪念扁鹊而建,并形成了以药王庙为中心的药王庙会,之后又诞生了闻名全国的济南药市会。 日晖绿荫之下,墓冢静静地长卧于此。 忽闻鸟鹊之咻啭啼唱,忆及“鹊山每岁七八月间,鸟鹊群集其上”,不禁慨叹:秋高乌鹊翔何事? 令人长忆长桑君! 莫非鸟鹊有情? 年年来此祭奠,并向后人讲述两千年多前一位神医的传奇故事! 据《史记》载,越人少年之时,从异人长桑君处获赠神药和禁方书,自此能尽见五藏症结,“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等典故充分体现了他的神妙医术。 越人集当时医学之大成,在诊断疾病时全面应用望闻问切等四诊,而治疗疾病时综合应用针刺汤药等各法。 他行医民间,历经齐、赵、卫、郑、秦各地,足迹遍布大半中国,所到之处救人无数,名闻天下。 他精通各科,苦百姓之所苦,随俗为变,将安康和快乐普洒民间,恰似翩翩飞翔的灵鹊一般给天下百姓带来喜庆和吉祥——这大概就是“扁鹊”一称的含义吧。 或许,崇高美好的事物必定要经历苦难与磨砺方能更显其高洁与无暇。 救死扶伤的扁鹊最终死于非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太史公司马迁颇多感慨:“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故扁鹊以其伎见殃……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 ’岂谓扁鹊等邪? ”扁鹊永远活在了百姓心中。 闻听扁鹊罹难,各地百姓纷纷建造墓冢、祠庙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间医生。 仅现存的扁鹊墓、庙就有十余处,除济南鹊山外,还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扁鹊的相关史料还是太少,其出生地与葬身地也成为千古之谜。 《汉书·艺文志》所载的《扁鹊内经》与《扁鹊外经》亦已失传。 然而,扁鹊的事迹流芳千古,一代神医在医学理论传承与总结、诊疗技术应用与开创上的卓越造诣令后人景仰叹服。 而最最重要的,是扁鹊身上所体现出的一代大医那种利世济人、心怀苍生的高尚医德。 扁鹊是良医上工的杰出代表,愿所有的中医人都能承继他的精神,化身为翩翩飞翔的灵鹊,将喜庆与康泰带给普天下遭受病苦的黎民百姓。 发布时间:2025-06-19 11:14:5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hui/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