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医大师冉雪峰的办学路 内容: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冉雪峰(1879~1963年)先生仙逝已近50年了,他的医疗经验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依然在泽济后世,为人称道。 先生一生学习刻苦,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教育发展,更热爱着毕生所从事的中医事业,尤其是中医教育事业。 搓木取暖,青灯夜读冉雪峰名敬典,字剑虹,别号恨生,出生于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 冉父作楫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承袭世医业。 其教子甚严,先生少时读书伊始,冉父即令其兼背诵中医启蒙书籍。 12岁时冉雪峰在巫山县城水府庙就读。 冉雪峰学习认真刻苦,每天白日学习不辍,晚上陪伴古庙青灯夜读,每至鸡鸣,深得私塾先生干二老爷的赏识。 老师怜其家贫,免收学费,并时有赠与。 冉雪峰矢志不移,刻苦求学之精神,当为后学者之楷模。 情系桑梓,捐资助学冉雪峰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时,沦陷区学校、机关纷纷内迁入川,难民纷至沓来,给内地青年读书带来困难。 当时县政府为解决青年就读问题,拟自办中学,成立巫山县立中学筹备委员会,其办学经费来源,除多数由当时战费总处及各单位捐助外,尚有私人捐款。 其中,冉雪峰慷慨解囊,捐现款1. 6万元,占建校总额的八分之一强。 学校建成以后,建筑校舍尚差款若干。 其所差款项由“冉雪峰先生所捐东城外房屋一院,觅主出售,以资弥补”。 发扬国粹,造就真材冉雪峰1903年到湖北武昌从事革命活动。 1907年受聘武昌医馆教习,后继任馆长。 1917年起,专研医学,悬壶济世。 1923年,虚心地向张锡纯询问创建医学堂规则,张锡纯回复,“雪峰仁兄雅鉴:为建医校,殷殷驰书下问,足见提倡医学之深心也。 我兄医界国手,负时众望,当广搜群籍撷其精,参以西学择其粹,独出见解,发古之所未发,补中西所未备,撰为医学新讲义,以教育生徒,诚千古之慧业也,济世之仁术也,岂不美哉。 ”冉雪峰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任校长,冀以“发扬国粹,造就真材”,并设临时医院送诊施药,方便了贫苦群众,学生有了实习基地。 1925年,伪北京政府教育部不许中医学校加入教育系统,冉雪峰联合山西中医学校教育长杨百诚、赵意空,据理力争,中医学校能够加入教育系统,“皆先生之力”。 1929年至1937年,冉雪峰历充汉口卫生局考试中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检定中医委员会委员,并参与主持了数届中医考试。 1929年2月,国民党政府伪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医扫除卫生事业障碍案”,其中有废止中医学校。 冉雪峰率武汉中医药界名流组成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同时在《大公报》上激扬文字,据理驳斥余云岫之《灵素商兑》,并与张锡纯结成南北联盟,反对国民党政府扼杀中医事业的反动行径。 1955年,冉雪峰任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著有《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 冉雪峰年逾古稀,为了中医事业后继有人,仍然夜以继日工作,亲自上堂授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中医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教材修订工作做出了贡献。 是年11月底,冉雪峰奉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工作。 冉雪峰一生桃李满天下,其中熊济川、宦世安、龚去非、陈可冀、冉小峰等一代名医均为先生高足,并形成了有独特学术风格之冉派医学体系。 (李勇华 饶家济 王席国 刘干华) 发布时间:2024-12-01 11:41:2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hui/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