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杨春雪:强骨养生要得法 内容: 本报记者 周颖杨春雪:1939年出生,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名老中医,擅长中医骨伤外科。 作为“梧桐接骨”学术继承人的杨春雪,在从医40余年的工作中,运用膏、丹、丸、散、药酒以及手法治疗骨科疑难杂症,将中医外科接骨技术不断发扬光大。 如今已经70多岁的人了,看起来身子骨非常硬朗、灵活,炯炯目光充满了自信与活力。 这自然与他的专业有很大关系,养骨有一定经验。 杨春雪三句话不离本行。 他认为,中医历来重视“养骨”,常常以骨的状态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由于人体骨骼与五脏六腑及其他器官具有相关性,常常牵一“骨”而动全身。 因此,骨骼的好坏强弱是因,疾病是果。 养生必须养骨,要提高养骨意识,掌握养骨、强骨、壮骨方法,既能防病祛病,健康长寿也会伴随一生。 维持平衡以养骨任何事情都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养骨”也不例外。 35岁时,人的骨骼开始退化;80岁时,身高会比年轻时降低5厘米左右。 人到老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骨结构退化,且发展进程缓慢不易察觉。 最初表现为软骨降解、骨钙流失,进而导致关节疼痛和骨质疏松。 “人老先老腿。 ”一般来说,人的骨骼老化,总是从腿部僵硬开始,其中腿关节疼痛是主要原因。 关节不利,则行走困难,无奈久坐或久卧,机体气血受阻,上下不畅,从而食欲不振,影响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 骨应该怎样养,如何保护呢? 杨春雪说,维持骨骼平衡是养骨的首要任务。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可以随时坐沙发,睡软床,使得长期保持最符合健康需求的动作和姿势非常困难。 再加上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常常使人的肌肉紧绷,骨骼受到牵扯而加重了失衡。 从物理力学上来讲,“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是最能维护骨骼健康。 保持正确姿势,可能使骨骼不老。 但注意的是,不要长期站立,因为“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 ”因此,我们平日要注意保护关节,尤其是腿关节。 俗话说,“春捂秋冻。 ”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人们不要急着换装,适当保暖有利于健康。 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在春寒料峭之时,穿着丝袜,当时非常美丽“冻人”,以后关节就留下了病根。 杨春雪提醒大家,关节不要受凉,春冬要戴护膝、护腕;不要乱吃药,特别是去痛片,“是药三分毒”。 掌握方法以强骨维持自然碱性体质是强骨的首要。 杨春雪说,如今,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 如一些妇女因为更年期的到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因此,很多老年朋友都在补钙。 究其原因,大多是机体的酸碱度不平衡造成的。 如果酸度过多,就是补钙,机体也不用容易吸收。 《黄帝内经》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甘味食物,如红肉、白面粉、煎炸食物、食物添加剂等,都会令体质变酸。 相反,蔬菜和水果等食品,能使体质维持自然的碱性。 在平衡膳食中,维生素D3对于巩固骨质也很重要。 平时晒晒太阳,一般人身体便能产生维生素D。 当然,夏季紫外线强,要注意防护。 在生活中,常常看见一些人把腿立在器械上或树上,不断拉伸。 原来,他们是在拉筋练腿。 古人云:“筋长一分,力大百斤;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拉筋是强骨良方。 杨春雪说,人过中年后,可以适当练腿劲,如蹲马步、抖腿,但也要注意,对关节伤害较大的运动尽量不要尝试。 适度运动以壮骨除了补充营养,壮骨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运动。 运动能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促进新陈代谢。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 因此,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量,能阻止并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杨春雪说,在临床上常见,20多岁的年轻人有的腿关节痛,有的心脏不好,有的不孕。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关节痛为例,杨春雪说,肥胖是造成这些疾病的元凶。 我们知道,身体的重量最终由腿来承担,过度肥胖,腿负担过重,就会引起关节性疾病。 适当运动对关节有好处,但注意不要过度。 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心态要放平,不能与年轻人争强好胜,应选择散步、游泳、打太极等缓和的运动。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每天早晚散步两次,大概两小时左右。 他建议,老年人不要爬山,少上楼梯,多走平路。 这是因为负担过重了,对膝关节有影响。 会引起腿部长骨刺、积水、骨质疏松、关节退行性病变等。 在干家务活时,中老年人不要勉强干重活,特别是搬东西,要讲究姿势,尽量靠近身体内侧,不要嫌脏探身去搬,以避免伤了腰椎。 发布时间:2024-10-22 11:14:48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hui/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