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凌燕许多慢性病的病因是因身体缺水,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如: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哮喘和过敏等,还会让人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先有康中医研究院的秦慧建主任认..

本报记者 张凌燕
许多慢性病的病因是因身体缺水,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如:腰疼痛、颈椎疼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哮喘和过敏等,还会让人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先有康中医研究院的秦慧建主任认为,现代人一直认为“口干”是脱水的惟一信号,其实,在人体感到“口干”之前就已经脱水了,并可能已危及到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为五脏之应天者,属阳。肾为水脏,属阴。人与自然界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和运动规律,脏腑活动也遵循着阴阳升降的基本原理。肺气不降,则水道不通;肾气不升,则关门不利。
饮水有助于防病
科学饮水保健、防治疾病的例子很多:
帮助排毒:清晨一杯水,对身体有好处。人体经过了一宿的代谢,体内的垃圾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排出,水就是最好的“清洗剂”。此时的细胞像一个干燥的海绵,会捕捉喝进的水,并在40分钟左右排出。这是个重要的排毒过程。淡盐水、蜂蜜水、白开水都非常适合早上喝。秦慧建主任建议,早上别喝太凉或太热的水,温度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
消除烦躁:内啡肽可以使人情绪快乐兴奋;而肾上腺素会使人情绪低沉。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但我们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将肾上腺素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辅助体力劳动,肾上腺素会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场,它也会随着泪水排出。
降低压力:对于上班族,在压力过大或需要做决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帮助头脑变得清晰。
降低血液黏稠度: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故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
缓解感冒症状:要多喝些水或纯果汁,对于疾病康复很有帮助,因为水分有助于呼吸道上的黏液的排出,让人感觉呼吸舒畅。此外,如果发烧了,人体出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要自身降温,这时就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表现,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毒素迅速排出。
促进排便:要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就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秦慧建主任认为便秘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缺少津液,大口喝水能起到迅速补充津液的作用,从而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同时补充些膳食纤维效果更佳,所以最好每天喝一杯高纤蔬菜汁。
减肥:餐前餐后喝杯水。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饱腹感;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
给喝水定个时间表
6:30经过一夜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先喝250毫升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
8:30清晨从起床到办公室后,先给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11:00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
12:5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
15:00喝一杯健康矿泉水提神醒脑。
17:30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饱腹感,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
22:00睡前1至半小时再喝上一杯水,不过别一口气喝太多,以免晚上上洗手间影响睡眠质量。
喝水要掌握原则
有人提出“养生一日三杯水”的观点,即清晨一杯蜂蜜水,午休以后喝杯淡茶水,睡前喝杯白开水。对于老年人和经常便秘的人来说,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能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午休后如果还觉得困,喝一杯淡茶水能提神、醒脑;睡前喝少量白开水,则可以补充睡眠中因出汗而丧失的水分。此外:
一口气喝完一杯水:指一口气将一整杯水(约200至250毫升)喝完,而不是随便喝两口。
喝优质纯净的水: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其水性太酸,容易伤害身体,对肾脏较弱的人士尤为不利,不妨选择优质的矿泉水。
饮暖水: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喝暖开水则有助于身体吸收。
空腹喝水:水会直接在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
相关阅读
- 身体接触柔软物品可改善情绪
 - 健康观应讲五维 身体 精神 行为 道德 社会
 - 身体越对称人越聪明
 - 湿气重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亚健康?医生直言:看身体有没有这些症状
 -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做好三事或能缓解
 - 得了甲亢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健康科普 #涨知识
 - 大病来临并不是毫无征兆!身体出现四个症状要当心了
 - 安眠药使用久了身体产生依赖改怎么办#健康科普 #涨知识
 - 医生提醒:夏天,身体最怕的这4件事,一定要记住了
 - 痛风的前兆有哪些?医生直言:身体出现这些表现,多是痛风的信号
 - 总说上火,但你知道自己哪里有火吗?医生:身体这些表现会告诉你
 - 男性朋友如何自检是否有前列腺?医生:看身体这些地方就知道
 - 医生提醒:脾虚患者,身体多会有这些“信号”,劝你别忽视
 - 肝郁气滞的症状有哪些?医生坦言:身体多会出现这些症状
 - 总说身体有湿,湿气到底在哪?医生教你来判断
 - 湿气重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 怎么判断男性朋友阳气是否充足呢
 - 中医建议:身体有没有湿气,看舌头就知道了
 - 雌激素的作用,这些作用,身体会告诉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