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白术附子汤 内容: 《金匮要略》卷上: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 5克(切)大枣6枚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 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 其人如冒状,勿怪。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甘草6克(炙)桂心12克功能主治补脾胃,益精气。 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 初服得微汗即解。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多自汗。 用法用量方中附子、茯苓用量,《普济方》引作“各一两”。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医学发明》卷五:白术附子汤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苍术2两,陈皮2两,厚朴(姜制)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茯苓2两,泽泻2两,猪苓(去皮)半两,肉桂4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寒中。 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作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多冷,时作隐隐而痛,或妄见鬼状,梦亡人,腰、背、胛、眼、腰、脊皆痛,而不渴不泻,脉盛大以涩。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3盏,加生姜3片,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五汉·《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出处白术附子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本方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组成附子(9克)、白术(12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寒化湿,祛风通络。 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或细涩。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老年性功能性便秘、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病症。 1. 老年性功能性便秘:将84例阳虚型老年性功能性便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服用白术附子汤,并隔日在双侧大肠俞或足三里穴行1次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果导片每次0. 1克,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两组总有效率,短、长期疗效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 (《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10期)2. 慢性心功能不全:选取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术附子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 3%,治疗组有效率93. 3%。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二方用辛温散寒的附子、生姜,配以化湿祛风的白术。 临床应用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为辨证要点。 方歌白术附子汤除痹,生姜大枣甘草炙,风寒湿痹重在湿,助阳除湿微汗知。 摘录汉·《金匮要略》 发布时间:2025-02-12 10:31:58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fang/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