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升降并用愈癃闭 内容: 王世彪 何继红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殷某,男,68岁,公路段退休工人,2009年12月5日初诊。 患肺结核并胸膜炎多年,右侧胸膜肥厚,包裹性积液3年未愈。 几天前感受风寒而感冒,经治疗好转。 前天晨起突然小便滴沥不出,尿道涩痛,痛如针刺,遂入住某县医院,经导尿后,症状缓解,但拔出导尿管后症状又如初。 刻下症见:小便淋沥不出,尿道刺痛,大便不爽,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胸闷不舒,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数。 患者花甲之年,重病缠身,耗伤气血,复加偶感风寒,伤阳束表,虽经治疗表证已解,但阳气亏虚,脾肺气虚,下及肾阳,气不足则无力行水,故患癃闭。 予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5克,附片10克,肉桂10克,生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泽泻10克,丹皮6克,核桃肉30克,牛膝15克,炙甘草10克。 2剂,水煎服,日1剂。 然服药后症状如前。 思及患者患肺病多年,肺脾肾气虚不假,但偶感风寒,以致肺气失宣,水道不通。 于是上方加桔梗15克,琥珀9克(冲服),服药1剂,小便即通,3剂后病愈。 按:癃闭一证,病在三焦气化,与肺、脾、肾相关。 肺居上焦,为五脏之华盖,水之上源。 肺气宣降,则水道通畅,下输膀胱而出。 若因寒热外邪犯肺之“娇脏”,则肺气失其宣降之常,水道不通,下窍膀胱即闭。 脾居中焦,为升降枢纽。 脾气不升,诸经之气皆不得升。 若因久病、劳累等伤及脾气,使中焦升降出入机能乖乱,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微无所归藏,饮食水谷精微不能摄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则大小便排出不爽,甚或便闭。 正如《黄帝内经》所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气化之根本。 内寄命门之火,主温煦万物,此火一衰,膀胱寒水便成冰结,欲出而不能矣。 本例患者肺、脾、肾三脏俱虚,气化无力,初诊只考虑从脾肾阳气入手,而未顾及肺气宣发,故难收效。 二诊时考虑到患者肺气亏虚,肺失通宣,酌加桔梗、琥珀。 桔梗苦辛而平,性升,为升散肺气之要药,《珍珠囊》载桔梗“为舟楫之剂”。 肺气开宣,肺气下行,水道通调,下窍亦通而病愈,此“提壶揭盖”之理也。 琥珀甘平,性降,以通降利尿而称著,《别录》载“消瘀血,通五淋”。 桔梗配伍琥珀,一升一降,欲降先升,提壶揭盖,功擅宣肺利尿通淋,对于癃闭而见小便淋沥不利,甚至点滴全无,伴有胸脘闷满等症,甚为对证。 发布时间:2025-11-01 08:05:2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de/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