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诊疗技术 内容: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又称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或腰间小关节综合征。 属于脊柱小关节机能紊乱的范畴。 中医学称为“椎骨错缝”。 好发在腰椎间关节和腰骶关节,本节主要讨论腰部小关节滑膜嵌顿和因部分韧带、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使关节面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诊断要点1. 多有腰部扭伤、闪腰或弯腰后立即直腰的病史。 2. 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脊柱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受到限制。 3. 疼痛程度随脊柱运动强度增大而加重,其疼痛区域常呈片状。 4. 腰椎滑膜嵌顿者还可见到腰椎后凸或患腰侧倾的强迫体位,站立时,髋、膝屈曲;卧位时,屈身侧卧,全部腰肌处于痉挛状态,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剧痛。 5. 腰部呈僵直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 触诊可发现棘突有异样改变,多在腰4~5或腰5骶l棘突和椎旁有明显压痛。 6. 一般X线片上无明显阳性改变。 病因病机因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腰背肌肉撕裂伤或脊柱小关节错位,后缘间隙张开,使关节内产生负压,吸入滑膜,滑膜就可能来不及退出而被嵌夹在关节面之间,形成腰椎后关节错位和滑膜嵌顿。 推拿治疗1. 治则治疗:舒筋活血,理筋整复。 2. 常用手法:滚、推、按揉、拔伸、扳法等。 3. 操作步骤:患者俯卧位。 (1)用滚法作用于腰骶部及臀上部,并用掌根揉法于腰骶部。 (2)推腰骶部及臀上部,配合点按阿是穴、夹脊、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穴等。 (3)腰部侧卧斜扳法,或俯卧扳压法,或坐位旋转法,或腰椎后伸扳法,或背法以理筋整复。 (4)患者改仰卧位,作屈髋、屈膝、弯腰等被动运动。 适宜技术牵引推拿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1. 放松法:术者先以掌部及大鱼际部按揉整个腰背部,待其有发热感,然后着力于患处,使小关节部肌肉松弛,再以双手捏拿患部小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并以拇指指腹按压点拨局部,时间约15分钟。 此可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活动,并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2. 侧卧位斜扳法:指导患者侧卧,面向术者。 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尽量屈髋屈膝,部分悬空以加大施术时腰部旋转度。 术者一手置于患者肩部,另一肘部置于患者髋部,双手协调,同时往相对方向用力,并逐渐加大力度和旋转角度,至有明显阻力时,猛然加力,此时多可闻及或感到弹响声或跳动感。 两侧交替,各做一次。 此可松解小关节错位嵌顿,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3. 点穴法:调整患者为俯卧位。 以点穴手法施术于腰部夹脊、腰阳关等穴,配合放松手法以缓解肌肉紧张,活络止痛。 4. 辅助治疗:牵引推拿法可达到舒筋活络、松解痉挛和粘连、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但起效较慢、且手法按摩易引起术后局部肿痛表现,故配合各项辅助治疗奏速效之功。 5. 敷药:多选用传统药方的柏水蜜外敷,采用其活血消肿、舒筋祛瘀、解痉止痛之功。 6. 痛点封闭:检查局限性压痛点,于确诊的前提下,选用合适长度针头封闭小关节突周围组织,常用1%利多卡因5毫升+甲强龙40毫克。 每7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并加强局部镇痛效果。 7. 物理治疗:常用频谱照射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可解除肌肉痉挛。 如其中加入中药离子导人,则对于舒筋止痛有良好效果。 8. 功能锻炼:待症状缓解后,巩固疗效以腰背肌锻炼为主,腹肌锻炼为辅。 力图使其有足够肌力维持脊柱稳定。 腰背肌锻炼以背飞燕、拱桥式锻炼为主;腹肌锻炼以仰卧起坐为主。 其中腹肌锻炼可利于维持腰部适度前倾,令脊柱的重力相对集中于椎体上,缓解小关节压力,以利于病情恢复。 注意事项1. 施行整复手法时一般都能听到弹响声,但不可强求,用力轻巧,忌用蛮劲暴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2. 整复成功后,患者症状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数天内不宜作重体力劳动和腰部大幅度旋转活动。 3. 平时可适当进行腰部功能锻炼。 发布时间:2025-08-23 08:00:01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de/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