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粉刺治疗体会 内容: 韩又云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明塘分院粉刺,相当于西医的痤疮,俗称“青春痘”、“酒刺”、“暗疮”等。 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等,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 笔者临床治疗此病,颇有心得体会,现举案例如下:徐某,女,35岁,已婚,2010年3月11日就诊。 患者诉颜面起疹瘙痒反复发作3年余,间断治疗,疗效不佳。 现颜面见灰白色、黑色丘疹,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有的已经愈合但遗留轻度凹陷的褐色疤痕,皮肤粗糙不平,面色泛黄少华。 月经正常,诉经行前出疹加重,伴大便干结,纳可(平素喜食辛辣之品)。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湿热蕴结,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生地黄、赤芍、金银花、皂刺、野菊花各15克,牡丹皮10克,白鲜皮、连翘、紫草各20克,土茯苓、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药渣煎水洗面。 二诊诉丘疹瘙痒减轻,颜色变淡,无新疹外冒,面色转佳,大便通调,每日一行。 效勿更方,守方略加增减继服14剂,痊愈。 嘱其少食或不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调、心情舒畅。 随访一年未复发。 本案病因病机为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加之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大便干结,致内有积热,久蕴不解,化湿成痰,痰瘀互结,发为本病。 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散结、凉血化瘀,故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地丁、天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草清热凉血化瘀,白鲜皮、土茯苓解毒除湿止痒。 全方配伍合理,使热去毒清,湿去结散,瘀去病消。 其中蒲公英、生地黄有通便作用。 若肺热重,可加桑白皮、枇杷叶清解肺热;若经行不畅,可加牛膝、益母草活血调经、引火(血)下行;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地黄用量至20克,并加玄参15克、麻仁20克以润肠通便;若病久体虚、病情缠绵难愈,可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以补养气血、托毒外出。 纵观现代人生活条件好转,饮食多肥甘厚味,故患此症者多由内有积热所致,临床以此方为基础,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发布时间:2025-07-31 08:10:04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de/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