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寒青退热汤治疗小儿发热 王应麟儿科临证经验(4) 内容: 王应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寒青退热汤组成:青黛3克,藿香10克,寒水石10克,白茅根10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主治四时外感时邪,症见发热憎寒,流涕,咽喉肿痛,干咳或不咳,烦躁,夜寐不宁,倦怠无力,纳食欠佳,时有呕吐,腹胀腹痛,大便不调,偶见皮疹或鼻衄,重者惊厥抽搐。 热甚者加生地10克;痰热病欲抽者加钩藤10克,天竺黄10克。 小儿高烧多由外感所致。 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则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尤以季节交替之时,邪毒盛而壮热不已。 且邪毒入里迅速,故小儿发热表征证候不如成人外感寒热辨证清晰,亦即证候短暂而不显著,临床所见小儿高热可表现在卫气营血各阶段。 高热必然耗津,故邪毒壅盛,阻遏气机,灼营耗津就成为小儿高烧病情重、发病急、发展快的主要病机。 因小儿高热,邪实为本,脏腑娇嫩难以抗邪,邪毒不去,气血津液越易耗伤,易见热扰神明之惊悸,神昏或引动肝风而惊厥,甚者脏腑衰败之症亦会出现。 故对小儿高热者,邪毒内侵和正气受损二者均应极度重视,否则会造成邪毒内陷而出现病势转危之候。 治疗小儿高热应以祛除邪毒为主,兼顾正气阴液不使受伤为大法。 临床用药,首先考虑小儿稚阴稚阳之体,不宜过用解表发汗、宣散辛燥及苦寒降泻之药,以防过于耗营伤气。 而应以清解邪热,育阴和中,兼用清肺肝之药,以达祛除退热之目的。 (本文完) 发布时间:2025-07-03 08:10:0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de/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