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异病同治愈痼疾(下) 内容: 李永宸 广州中医药大学案3肝硬化泄泻叶某,男,77岁。 2005年5月8日前来门诊治疗。 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05年3月发现肝硬化腹水,4月14日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查MR:肝硬化、脾轻度肿大、慢性胆囊炎;4月20日查电子胃镜:食道静脉曲张(轻度)、门脉高压性胃炎(轻度);4月10日查肝功十二项:TBA30umol/L,其余正常。 刻诊:双胁痛,胃脘胀,泄泻,日3~5次,质稀溏,常食后即泄,无腹痛,夜尿2~3次,舌暗,苔薄腻,脉弦缓。 中医诊断:癥瘕。 治以健脾和胃,疏肝散结。 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甘草5克,泽兰10克,牡蛎30克(先煎),鳖甲30克(先煎)。 7剂,水煎服。 据上方加减服用近2个月,胁痛减轻,胃脘胀除。 然泄泻仍不见好转,随后据前方加诃子肉、石榴皮、莲子肉、芡实、淮山等固涩药亦不效。 经仔细询问,患者每天早晨6点许必有一次大便,在健脾固涩的基础上,加四神丸温补肾阳:骨碎补15克,补骨脂10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另每剂加罂粟壳15克,服用1月余,大便次数转为正常,且基本成型。 2005年11月2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查肝功十二项基本正常。 按:肝硬化患者有表现为双下肢水肿的、有表现为反复嗳气泛酸的、有表现为长期胁痛的,此案患者则表现为顽固泄泻。 本案病情出现转归的关键在于健脾固涩的基础上,通过温补肾阳,达到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的目的。 本案有两点体会:一是遵循中医因人、因时制宜理论。 患者近八旬老人,夜尿2~3次,五更泄泻,是肾阳虚衰,正如《笔花医镜》所言“鸡鸣泄泻者,肾虚也”。 且时令已过立冬,夜长昼短,黎明前为阴气极盛而阳气萌发之际,故每于五更前后泄泻。 认准病机,温补肾阳,病情实现根本好转。 二是罂粟壳的运用经验,本品具敛肺、涩肠、止痛之效,对于肾虚不固引起的泄泻疗效确凿。 据本案经验,每剂15克,患者连续使用月余并未产生药瘾。 发布时间:2025-05-21 08:12:41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de/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