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调和阴阳治失眠 内容: 张远翠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华某某,男,42岁。 2009年7月4号初诊。 患失眠2年余,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日睡眠不足4个小时,甚者彻夜难眠。 曾中西药并进,针灸按摩,见效甚微。 刻诊:眼结膜充满血丝,食欲不佳,偶有心慌胸闷,自觉胃脘胀满,胃中之气时时上逆欲呕,头晕,脉沉弦。 心电图、肝功、血压正常。 查前医多治以养心安神、镇心安神、养阴清热、涤痰清心、消食和胃等。 虑及失眠病因虽繁,但总属阴阳失调,阳不交阴,治疗亦当着眼于调和阴阳。 遂治以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处方:柴胡24克,半夏12克,黄芩12克,生晒参15克,甘草10克,大山楂9克,茯苓15克,桂枝12克,白术24克,生姜5片,大枣5枚。 3剂,水煎服。 患者仍心存疑虑,嘱其放松心情,不必担忧,病无大碍。 翌日来告,药后当夜即安然入睡7个小时。 既效不更,仍宗前方,继服7剂诸症皆去。 恐其病久疗效不固,嘱再进3剂,以收全功。 按:《类证治裁》云:“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 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阳护于外,阴守于内,通过少阳枢机运转而阴阳交配。 今病在少阳枢机不运,乃使表里开合无度,气血运行紊乱而阳气不交于阴。 小柴胡汤为运转少阳枢机之专方,正切本案之病机。 《伤寒论》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者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亦正合病人之症。 发布时间:2025-05-12 08:15:02 来源:中医文献网 链接:https://www.zuoo.com.cn/de/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