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是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立言。汉代张仲景制“麻子仁丸”治脾阴不足大便难,创脾阴虚治疗之先河。《丹溪心法》也云:“脾土之阴受伤……遂成膨胀。”方书《症因脉治》也指出:“脾虚有阴阳之分,脾血消耗,虚火上炎,脾虽虚而仍热,若服温补,则火愈甚而阴愈消,必得滋补脾阴,则阳退而无偏胜矣。”吴澄在《不居集》中也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补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是片面的,对脾阴虚的症状,医家也指出:“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渴不思食。”以上所论均提示了脾阴虚在临床的重要性,也丰富了脾胃学说内容。
对于脾阴的生理功能,《养生四要》明言:“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之阳也,散水谷之气,以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慎斋遗书》也云:“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运转,而不能输于五脏。”唐容川《血证论》更直言:“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也不熟。”可见水谷入胃,将其腐熟,蒸化,输布五脏六腑,除脾阳的作用外,必须依赖脾阴的资助,脾之阴阳缺一不可。
水谷入胃化为营阴,脾阴包括营血,津液之类是濡养人体脏腑、四肢百骸的重要物质,脾阴是各脏腑津血的源泉,脾阳充足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脾阴不足,不能滋养肺金则症见口干咽燥,干咳少痰。下不能充养肾精则见头目眩晕,腰膝酸软。心失所养则心悸怔仲,失眠健忘,木失所养则眼干目涩,肢麻震颤,可见脾阴一虚则五脏疾病互作,诸病生焉。故《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脏腑也。”
导致脾阴虚弱的原因很多,常见有燥湿暑热,医药误治,汗吐下利,饮食偏嗜,积滞生热,忧思劳倦,情志所伤,以及五脏虚损等等,皆可致脾阴亏损。脾阴可滋养五脏,然五脏津液亦通乎脾,脏气虚损,阴液不足,诸如肾阳不足,肝血亏虚,心营血少,肺津不布,皆可致脾阴虚。此外,过用温燥辛热之品也可伤及脾阴。
脾阴不足当治以甘平,《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欲甘。”然甘有甘寒、甘凉及甘温、甘平之别,脾阴不足治以甘平育阴,使受伤之脾阴有修养生息之机,甘平育阴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最为合适。《素问·刺法论》也云“欲令脾实……宜甘淡也”,常用药物有怀山药、黄精、甘草、茯苓、芡实、莲肉、薏苡仁、扁豆、玉竹、甘草、太子参、石斛、沙参、花粉、竹叶等。
相关阅读
- 按摩治小儿脾胃不和
- 调理脾胃对抗失眠
- 小米平补益脾胃
- 小寒保暖护脾胃
- 雨水护脾胃 防湿邪
- 脾胃虚弱怎么办?中医教你一个泡脚方,有效改善症状
- 春季吃枣补脾胃
- 为什么舌头上会出现齿痕?可能是脾胃虚弱的一个表现
- 减肥不能乱来,这两件事不能忽视,否则反弹又伤脾胃
- 损伤脾胃的几个因素有哪些?提醒:这4个日常习惯要改掉
- 孩子鼻炎老不好缘何要调理脾胃
- 初春最宜养脾胃
- 脾胃、肾虚有哪些表现
- 脾胃怕什么?医生建议:我们要牢记这4点
- 关于补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中医给您收纳了,快来收藏
- 人工流产前您必须要了解的事儿,这两点不可忽视
- 调理多久脾胃才能恢复?脾胃开始恢复的三个征兆
- 损伤脾胃的几个因素,你一定要记住-剪
- 脾胃一虚百病由生如何正确健脾
- 脾胃一虚百病由生,中医提醒您如何健脾养胃